“拥军经理”王友民说:要把拥军当一辈子的事业来做

40年的拥军路,让60岁的王友民从藉藉无名成了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陕西容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王友民是大家口中的“拥军经理”。
40年间,他花了不少于4300万元用于各项拥军事业。困难总在变化,不变的是他坚定的拥军信念和行动。
怀揣“英雄梦”遇到“英雄”
1964年出生的渭北农民王友民,从小就有个“英雄梦”。
“我记事儿起看的就是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等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系列‘英雄’电影,从小就有个英雄梦。”王友民说,“没想到后来遇上了英雄。”
1983年初,王友民和两位工友在东北打工遇到严寒天气,被困在深山老林,饥寒交迫、身无分文时,遇到了那尔轰林场工人、退役军人李成祥。
“他带我们回家,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细粮拿出来给我们,还介绍我们到林场打工,赚够了回家的路费。”王友民说,3个月后,在李成祥的目送下,3人坐上回家的列车。王友民在心里默默许了个愿望:只要有能力,一定要尽己所能感谢“英雄”。
愿意为更多人成为“英雄”创造条件
1985年,王友民东拼西凑,办起了只有一台旧机器的印刷厂,因为诚信和实干,事业越做越大。他多方打听,找到恩人李成祥,得知对方境遇后,他慷慨解囊,一路扶持。
王友民偶然听说有军嫂因无法随军工作与丈夫闹矛盾,他第一时间联系部队,告知军属都能来印刷厂工作。
“我受过军人的救命之恩,我从小就把军人当英雄……我应该也必须这么做。”王友民说到做到。当印刷厂逐步发展成集物流、传媒、商贸等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后,只要有与拥军有关的事儿,他从不会说“不”。即使企业最困难时,答应为部队和困难退伍军人办的事,他也不允许有一件落下。
他发现许多退役军人在求职就业中缺乏专业技能,便想办法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聘请专家为退役军人开展免费培训。
现在,王友民的“拥军优属”早已做到全覆盖:从协调安排工作,优抚烈士家属,解决子女上学等,到走访慰问老红军、老战士,组织党员职工与烈士遗孀子女结对帮扶……
据了解,王友民的公司80%的员工和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是退役军人或军人子女。这些年累计帮助安置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300余名,培训退役军人1300余名。
王友民说:“为军嫂提供岗位、解决军人子女的上学、安置好退役军人,实际都是在解决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服兵役建功立业。我虽然当不了英雄,但我愿意为更多的人成为英雄创造条件。”
协调多起纠纷盼望架起军民“连心桥”
近年来,王友民更是积极参与多起纠纷协调,致力于架起军民“连心桥”。
2023年,王友民参加了渭南市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军事检察院联合办理的一起督促保护军用土地、道路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协调。
检察机关认为华州区自然资源局、公安局应对非法占用军用土地和军事专用道路的违法行为履行监管职责,保护国防和军事利益不受侵害。
王友军作为协调人,不仅单独与事件当事人沟通,还在现场为参会人员上了一堂爱国拥军的课。“我用大白话给相关当事人讲了他们的相关行为所造成的危害,他们好像立刻就懂了,加上法院的判决,一些问题很快就解决了。”王友民说。
想成为那颗“火种”点燃更多人的拥军热情
作为渭南市的征兵大使,王友民谋划进一步激发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热情的行动。他把精力放在“点燃”更多人的拥军热情上,他说:“拥军也该从娃娃抓起。”
他邀请“兵王”走进中小学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这些在一线身经百战、不忘初心的“兵王”不仅人人“武功盖世”,更有一腔赤胆忠诚。
“从目前的演讲效果看,‘兵王’分享自己在一线与‘敌人’周旋的故事,不仅靠紧张、刺激的情节吸引了孩子,还凭借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感染着孩子们,这都激发了孩子们爱国拥军的热情。”王友民说,“拥军优属应是我们大家一起完成的事,我愿意成为那颗‘火种’,点燃更多人的拥军热情。”
这些年,因为拥军,王友民受了无数嘉奖、表彰,也被不少帮助过的人直呼“英雄”。但他只是说,“我是被英雄帮助过的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拥军40年的王友军坚定地说:“要把拥军当一辈子的事业来做。”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