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开(河洛学堂)

  上周末去栾川避暑,在山间溪畔见到盛开的萱草花。市区的萱草花已谢幕多日,应是因山间气温较低,栾川的萱草花仍然盛放;花色橘黄明丽,令人心情愉悦,难怪古人又叫它忘忧草。
  当年陆机兄弟来洛阳,受到太常张华的赏识,得以名气大振。张华还有个身份是西晋博物学家,他著有《博物志》,其中称“萱草忘忧”。萱草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古人认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故称其忘忧草。
  《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萱草,读音相同;背即北堂。女子思念出征在外的夫君:“怎得忘忧草?将种北堂边。”古制,北堂为主妇之居室。后来便以“萱堂”指母亲的居室,并借指母亲。
  唐代诗人孟郊56岁时到东都洛阳做官,住在立德坊,并将母亲接到身边奉养。孟郊的《游子吟》我们耳熟能详,他还有一首《游子》讲到萱草:“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唐时萱草已多与母亲联系在一起,萱草要种在母亲住的北堂前,母亲看到萱草花,就可以减轻对儿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明代李时珍将萱草收入《本草纲目》,称萱草苗花甘,凉,无毒,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消食,利湿热等,还可用来做腌菜,吃了“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可见萱草令人忘忧,不光体现在心理层面。
  除了萱草、萱堂,古人还用萱室、萱亲、萱闱、慈萱指母亲。仙萱喻指长寿的母亲,尊萱是对自己母亲的敬称,也用来敬称他人之母。
  古人以椿指父亲,椿萱指父母,唐牟融诗云:“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幼学琼林》中有:“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明年母亲节,可以给母亲送上中国的母亲花,萱草花开,祝愿母亲幸福安康!(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