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浮郁南全省首个通过“四普”验收
从今年4月起,作为省级普查试点,韶关始兴县、江门开平市、潮州湘桥区、云浮郁南县在省普查办指导下先行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试点工作,累计调查不可移动文物147处。
其中,云浮市郁南县率先提出试点验收申请,并于19日通过初验,成为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首个通过验收的试点单位,这也意味着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将全面铺开。
引入新技术,文物登记信息更加精细
日前,普查办验收工作组在郁南连滩镇先后实地调研复核龙岩祖庙、林氏宗祠、瑞昌大屋、光二大屋、连滩张公庙等不可移动文物,并调研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平山黄喜堂、芳远堂、余氏宗祠等。
“这个柱础标记了吗?”“还新增了哪些附属文物?”在实地调研复核过程中,省普查办验收工作组严格核对各文物点的登记内容、图纸信息,并进行现场复核测量文物点坐标,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文物普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省普查办专职副主任崔勇告诉记者,与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资料相比,本次文物普查中,地方工作人员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登记内容做了实时更新,图纸也更加精细。“在测绘时应用了北斗定位仪等新设备和技术,在文物点照片拍摄上也运用了无人机航拍,同时在录入的档案中可以清楚看到图纸由‘单线’示意图升级到‘双线’建筑图。此外,文物的修缮等保护信息等也在简介文字中清晰呈现。”崔勇介绍,“这是广东开展‘四普’以来的第一场验收,我们严格依照国家文物局的最新‘四普’标准规范来对标新的‘四普’登记内容,检测试点单位对新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是否符合规范,同时我们也在探讨更精细、更科学的规范,验收通过后将作为样板供其他地市参照。”
新增文物点,村民主动提供文物线索
曲折的罗定江畔,沿途坐落着兰寨古建筑群、光二大屋等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文物建筑大多在“三普”时就被登记在册,不少已经活化利用为展示馆等文旅地标。
近年来,仍有村民向当地文物主管部门不断提供新的文物线索,其中就包括此次被纳入“四普”新发现线索的平山黄喜堂。当验收人员一行走进这座老宅时,宅子的后人们听闻消息,也纷纷从村里赶来。据村民介绍,这座祖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经有220多年的历史,家中每逢喜事、大事,整个家族的人都会在这里摆酒、议事。
村民黄海鹏说:“这是我们的祖屋,几代人都曾在这里出生、成长。我们家族集体决定要申报为文物,希望交给国家保管,让子孙后代都有个留念。”黄海鹏将保管在储藏室的牌匾一一搬出,让专家仔细查看,只见牌匾上“骑尉第”“岁进士”等大字仍清晰可见。他告诉记者,今年初,族人向文物部门汇报线索后,有至少两组专家先后到现场勘察、登记,并要求将牌匾等老物件保管起来。
云浮市郁南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张世佳介绍,发现、收集文物线索目前有多种途径:一是通过各镇干部下乡查找,再汇总至县普查办;二是群众向文化站主动汇报,工作人员现场拍照收集资料后逐级上报。张世佳说:“群众很热情,这次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线索都来自群众,我们都第一时间邀请专家过来实地踩点调查,走访当地村民做口述记录等,通常从发现线索到确认文物至少要勘察3至5次。”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