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道志,琴瑟乐心 2024年日本儿童雅乐音乐会在东京举行

◆徐青
今年年初开播的大河剧《致发光的你》为观众再现了一幅以美学和艺术为主体的平安文化绘卷。特别是剧中贵族们欣赏雅乐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说到“雅乐”,我们会想起西周初年既已制定的中国雅乐。而日本的雅乐也有1300年历史,是在日本古代的“神乐”“东游”的基础上,融入了5世纪至9世纪经由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传入的外来音乐和舞蹈的成分,然后又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整理而成。其次,日本雅乐中使用的乐器大都也由中国传播发展而来。例如,雅乐笙就是在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此外,包括演出的形式等各方面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2009年,日本雅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由宫内厅的式部职乐部负责。除了在宫中的重要仪式、筵席、游园会等活动时演奏雅乐以外,春秋两季也会定期在国立和地方剧场公演。
图片
乐器:筚篥       
图片
乐器:“笙”   
由公益财团法人NOMUR野村财团和朝日新闻文化财团共同主办,由“伶乐舍”乐团为儿童和雅乐爱好者举办的“儿童雅乐音乐会——雅乐是什么”,迄今已连续举办二十多年。疫情期间也没有停止演出,只是调整了时间。
图片
鞨鼓、太鼓和钲鼓          
7月26日午后2时,“2024年夏季音乐会”在新宿区千日谷会堂拉开了序幕。开场不到十分钟,会堂已经座无虚席。虽说是儿童音乐会,其实也是一场为成人普及雅乐的音乐会。纵观会场,除了儿童、其父母亲以外,也有拄着拐杖的银发老人和来自异国他乡的雅乐爱好者。
图片
琵琶和筝 
本次音乐会共分两场,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乐器和雅乐;童话和雅乐;舞乐;朗诵和雅乐。“伶乐舍”乐团由管乐器(笙、筚篥、龙笛)、弦乐器(琵琶、筝)和打击乐器(鞨鼓、太鼓、钲鼓)编成。虽然夏日炎炎,但不得不说这是让大家接触日本文化的宝贵机会,14位演奏者头戴礼帽,身着日本古老装束开始了演奏。 
图片
曲谱:越天乐 
上半场主持人不仅向观众们介绍了各种乐器的特点,为了让观众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也为了活跃现场气氛,主持人让观众们看着歌谱和着伴奏共同演唱表演了据传是由汉文帝所作的著名的“越天乐”。本次音乐会也有幸邀请到作曲家桑原悠莅临会场。桑原老师为了本次音乐会特地从语文教科书中挑选了三位著名诗人的诗歌,分别是草野心平的“青蛙的庭院”、宫泽贤治的“猫咪的庭院”和中原中也的“马戏团的庭院”,创作了新作雅乐《幻想的三个庭院》,把充满拟声词的诗歌变成了雅乐。
图片
舞乐:还城乐 
中场休息期间,孩子们在演奏者们的指导下,在体验角自由地体验各种乐器。下半场由戴着面具,身着能服饰的舞者伴着太鼓的节奏登场,表演舞乐“还城乐”。这出舞乐的最大看点是当舞者发现放在舞台正中的金蛇后,流露出惊喜若狂如痴如醉的样子,引得在场的幼儿们也开始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
图片
舞乐涂抹画  
音乐会的高潮部分,是由“伶乐舍”乐团创始人柴佑靖(1935-2019)创作,自2004年首演以来,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和音乐厅上演了近200场的“嘭太和神鸣”。该作品结合了日本神话传说故事,充分体现了乐器独特的音声之美。“伶乐舍”不仅在日本国内,也在全球公演推广。乐团名称“伶乐舍”的由来源于中国古代音乐的始祖“伶伦”的名字。该乐团本着日本文化厅提倡的“通过文化艺术培养孩子”的宗旨,以小学、初中、高中生为对象,举办了多场讲座、音乐会、工作坊,努力把被废除、消失的雅乐乐器和乐曲进行复原,致力于雅乐的普及。
图片
乐谱《幻想的三个庭院》 
在将近九十分钟的演出过程中,或许是被优雅缓慢的音乐和舞蹈给熏染了,竟然没有一个孩子在中途哭闹,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音乐会结束后,有的孩子已经能够非常有仪式感地敲鼓,有的孩子则在意犹未尽地跟着舞者学走台步。本场音乐会不得不归功于主办方煞费苦心的精心安排,自始至终不忘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音乐会中展现的儿童诗歌、儿童乐谱、儿童舞乐涂抹画等都是本着童趣特别制作而成。采用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形象化的拟声词、排比等手法,以此帮助幼童加深对日本传统音乐的理解和印象。
图片
体验打击乐
本次音乐会利用雅乐开展的美育实践不仅为当今我国的美育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对传统音乐的整理、挖掘和研究工作。对我国的作曲家们创作出“华夏之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图片
雅乐管弦乐器
荀子不仅在孔子的基础上继承了‌“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的美育思想。而且在《乐论》中‌又指出音乐能使人沟通。期待中日两国能够通过无需译者的音乐语言,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共同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乐章。(摄影: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