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与宦官两大集团为何可以干预朝政?为何唐朝宦官能废立皇帝

外戚和宦官干政最为明显的是东汉。
东汉皇帝有个特点,就是寿命普遍不长。
汉光武帝刘秀活了63年,汉明帝活了48岁,汉章帝活了33岁,汉和帝刘肇活了28岁,汉殇帝刘隆活了2岁,汉安帝刘祜活了32岁,汉顺帝刘保活了30岁,汉冲帝刘炳活了3岁,汉质帝刘缵活了9岁,汉桓帝刘志活了37岁,汉灵帝刘宏活了33岁,汉献帝刘协活了54岁。
皇帝寿命不长会引发一个现象,就是新继位的小皇帝年龄较小。
汉和帝刘肇死的时候只有28岁的,他的长子刘胜因为有病不能继位,他的次子刘隆继皇帝位时刚出生一百多天。
刘隆只是个婴儿,当然不能处理国政,政事就由太后邓绥负责。
皇宫之中分为前朝与后宫,前朝是大臣与皇帝活动的地方,后宫是皇帝与嫔妃活动的地方。
图片
东汉很多小皇帝
太后邓绥是个女人,按礼制是不能直接面见大臣的,面见大臣时,需要用帘子隔开,太后就在帘子后面听取大臣的报告,这就叫临朝称制或者叫垂帘听政。
太后为了更好地掌控朝政,于是提拔自己的娘家人在朝中担任高官,这就是外戚。
邓绥提拔了自己的哥哥邓骘担任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汉殇帝刘隆在位6个月后去世,汉安帝任命自邓骘担任大将军,掌控兵权,这就是外戚干政。
但由于太后邓绥担心自己的哥哥邓骘像前朝的大将军窦宪一样因为专权而被杀,所以罢免了自己哥哥的大将军一职。
邓太后去世后,邓骘虽然没专权,结局也不太好,被宫女陷害而自杀。
邓太后算是有作为的太后,也算是女政治家,能够约束族人不参与权力争夺,但有的太后就不会约束了,导致了外戚专权。
比如大将军窦宪和后来的跋扈将军梁冀,都是因为专权被皇帝联合宦官及士族诛杀。
图片
宦官
东汉就是这个怪圈,皇帝年龄小,未成年,不能亲政,国政由太后临朝称制,太后重用娘家人,也就是重用外戚,于是形成外戚专权。
小皇帝长大后,发现权力被外戚控制,就想夺回皇权,于是联合宦官打击外戚,东汉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直循环重复。
皇帝联合宦官夺取外戚权力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汉桓帝刘志和跋扈将军梁冀。
刘志继位时只有15岁,他是梁太后和大将军梁冀共同拥立的,梁冀一个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另一个妹妹是汉桓帝的皇后,他是当之无愧的外戚。
梁冀专权近20年,曾经毒杀了汉质帝,后来因为自己的妹妹不受宠,梁冀派人刺杀汉桓帝宠爱的妃子邓猛女的母亲,但事情未能成功,被通报给汉桓帝。
汉桓帝大怒,由于梁冀掌控军政大权,汉桓帝也不敢轻举妄动,汉桓帝为了躲避梁冀的监视,在厕所里与宦官唐衡、单超、徐璜、具瑗、左悺等人密谋,六人歃血为盟,共同商议诛灭梁冀的计划。
最终汉桓帝成功地诛杀了梁冀,收回了皇权,为了表彰宦官的功能,他封唐衡、单超、徐璜、具瑗、左悺五人为侯,世人称为五侯。
图片
皇帝临朝称制,一定会找自己娘家的亲戚,即为外戚
宦官分侯是从汉和帝开始的,宦官除了有侯爵之外,还在朝中担任官职,一般是中常侍,还有担任黄门侍郎的,有一定的权威。
后来五侯因为专横,为祸一时,被刘志罢免,但刘志又启用了一批新的宦官,比如苏康、侯览、曹节、王甫等人。
汉桓帝去世后,没有儿子,刘志被推举为皇帝,太后窦妙临朝听政,窦妙的父亲窦武为大将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准备联手诛灭宦官,结果事情外泄,反而被宦官灭族,就连窦太后则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
千万别小看东汉的宦官,他们是有兵权的,后来的大将军何进也是死在宦官手上。
而皇帝在与外戚的政治斗争中,多是依赖并信任宦官,从而打击外戚的。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宦官没有后代,不会专权而对皇权造成威胁,相反,宦官是依附于皇权的,没有皇权,就没有宦官。
汉桓帝与汉灵帝时期,皇帝联合宦官打击士族,并发动了几次党锢之祸,把部分士人定性为党人,导致他们终生不能参政。
图片
皇帝宠信宦官,不相信外戚
因此士族非常恨宦官,恨不得把宦官全部消灭,东汉末年的大将军何进也是在袁绍的劝说下,准备诛灭所有宦官,同样因为事情泄露,导致何进被杀。
不同的是,袁绍、袁术兄弟率军杀入皇宫,诛杀了所有宦官。
东汉时期,主流的士大夫阶层是完全看不起宦官的,曹操的养祖父曹腾是三朝元老的宦官,曹操家族也是世代为官,但依然有人看不起曹操,就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
陈琳在为袁绍写檄文讨伐曹操时,就提到“操赘阉遗丑”,意思是曹操是宦官阉人的后代,明显看不起的意思。
但是宦官是皇帝亲近的,皇帝宁愿相信宦官,也不相信外戚和士大夫,从某种意义上说,宦官是皇帝用来抗衡外戚与士大夫的一个势力。
这就是东汉的宦官与外戚干预朝政的情况。
像曹魏、东西晋是没有宦官专权的,曹魏皇帝一旦被权臣控制,身边就无人可用,迅速沦为傀儡,这就是宦官存在的意义。
对于皇帝来说,任何一方势力都不能独大,皇权才是安全的。
图片
宦官是皇权的依附
唐朝与东汉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唐朝几乎没有外戚专权,这是因为唐朝有一半的皇帝在生前不立皇后,比如唐代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等等。
没有皇后,自然就没有太后,也不存在外戚专权。
唐朝算得上外戚专权的,就是唐太宗去世之后,长孙无忌的专权,不过被唐高宗李治联合武则天给扳倒了,武则天专权算得上是外戚专权,而且还成功建立政权,不过最后还是还政于李唐了。
唐朝的宦官专权始于唐肃宗时期的宦官李辅国,李辅国因为拥立唐肃宗李亨继位有功而得到重用,李辅国逼迫唐玄宗,打压唐玄宗身边的近臣,谋害建宁王李倓,诛杀张皇后和越王李系,拥立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
李辅国因为过于嚣张跋扈,被唐代宗逐渐剥离兵权,后派刺客暗杀了李辅国。
唐朝的宦官从唐德宗开始掌控了神策军,神策军是唐朝的禁军,也是直辖于中央政权的军队,唐朝因为安史之乱,导致地方上藩镇割据,很多节度使不再听从中央政权的命令而选择自立。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选择建立神策军,以拱卫中央,但是,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不再相信领兵大将,而是选择相信宦官。
图片
唐朝后期,宦官掌控了神策军
唐玄宗、唐肃宗时期,就有宦官监军制度,由朝廷派出宦官到军队中监军,监军的权力很大,可以左右主将的意志和决策,哪怕是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名将都受到宦官的打压。
皇帝只相信宦官,就把神策军交给宦官统领了,皇帝企图用宦官的神策兵抗衡地方藩镇势力,没想到宦官也靠不住,到后来,神策军就成为宦官的私兵一样,宦官甚至可以用兵权来废立皇帝。
自唐穆宗之后,唐朝皇帝均受制于宦官,直到唐朝末年,朱温逼唐昭宗杀死宦官头目数十人,将神策军士兵编入其它军队,神策军才彻底消失。
神策军有利有弊,自安史之乱后,神策军是保证皇权的重要力量,维护了唐朝政权一百余年,自宦官控制神策军后,唐朝开始走向灭亡,就边藩镇力量起兵也多是打着诛宦官的旗号与唐朝廷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