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乾隆帝的“父亲”,屡遭乾隆帝贬斥,以爱哭闻名

在野史中,有这么一种说法,说乾隆帝不是雍正帝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之子。话说当年,雍亲王的福晋生下了女孩,而陈阁老的夫人生下了男孩,于是双方进行了“交换”。后来,这个男孩就成为清朝的皇帝,即乾隆帝。还说乾隆多次下江南,就是为了寻访自己的亲生父母。那么,历史上的“陈阁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图片
一、出身名门
乾隆帝的这位野史中的“父亲”名叫陈世倌,字秉之,是浙江海宁人。陈世倌的家族十分显赫,他的父亲名叫陈诜,在康熙年间历任贵州巡抚、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之职。另外同是海宁的陈元龙更厉害,此人以榜眼的身份入仕,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康熙十九年(1680年),陈世倌出生,比雍正帝小两岁。
在前辈们的影响下,陈世倌也走上了科举的道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考中了进士,成绩还不错,名列二甲第九名(相当于全国第十二)。接着,陈世倌以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培养、学习,历任翰林编修、侍读学士、顺天学政。后为父丁忧,并拒绝了江西学政的任命。雍正二年(1724年),陈世倌服丧期满,才重新出来做官,被任命为内阁学士。
图片
二、渐遭冷落
不久后,陈世倌被任命为山东巡抚。当时山东的情况非常不好,境内不仅爆发了旱灾、蝗灾,运河还出现堵塞的情况。陈世倌轻装简从,悄悄地调查了各地的情况,“密察灾轻重、吏能否”,然后才正式上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并得到了雍正帝的嘉奖。不过,陈世倌后因“治江南水利,坐迟误夺职”,奉命去修孔庙。
之后的一段时间,陈世倌几乎淡出了官场。直到乾隆帝即位,他才重新得到任命,出任左副都御史。乾隆二年(1737年),陈世倌又得到了提升,“授仓场侍郎,再迁工部尚书”。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陈世倌升任文渊阁大学士。有人可能觉得,乾隆帝对陈世倌非常照顾,其实不然,陈世绾经常遭到乾隆帝的斥责。
图片
三、爱哭闻名
有一次,陈世倌在票拟时出错,这本属正常情况,因为陈世倌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可是乾隆帝却小题大做,将陈世倌一撸到底,还把他说的一文不值,“自补授大学士以来,无参赞之能,多卑琐之节,纶扉重地,实不称职”。乾隆帝听说陈世倌在兖州营建房屋,当即给山东巡抚下令,不许陈世倌在兖州居住。
在乾隆帝的印象中,陈世倌是个爱哭的人,此人“廉俭纯笃”,关心民生疾苦,每次在陈奏灾情时都会“反覆具陈”,流下眼泪。因此乾隆帝常说:“陈世倌又来为百姓哭矣!” 乾隆十五年(1750年),陈世倌被恢复了官职,并在第二年入阁办事,兼管礼部事务。乾隆二十三年,陈世倌“退休”回家。可是还发出发就病死了,终年七十九岁,谥号文勤。其实,乾隆帝根本不是陈世倌的儿子,这不过是稗官野史的说法罢了。
参考资料:1.《清实录》;2.《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