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城市加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立法队伍,广州正加快推进无人车商业化发展。近日,广州市人大官网发布《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拟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服务场景的应用。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十余个城市取得地方立法的实质性进展和结果。从政策支持到场景应用,试点城市自动驾驶汽车都“驶”出了加速度,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带你数看各地自动驾驶发展趋势。
已有10+城市为无人车立法
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在业内专家看来,自动驾驶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就是要加快相关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在全国层面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立法,更侧重于实施地方“先行先试”策略,探索自动驾驶的商用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十余个城市取得地方立法的实质性进展和结果。
2022年6月,深圳率先为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这是全国首部自动驾驶法规;2022年11月,上海紧跟自动驾驶立法步伐,正式出台《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2023年11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决定》,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关于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则是全国首个以地方性法规明确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具体流程的省会城市,《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于今年3月在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另有北京市、合肥市、武汉市的法规草案已进入审议阶段,待层层批准通过后,也将成为正式的地方性立法。
总体来看,各个地方立法涉及的监督管理活动,基本包含虚拟仿真测试、封闭场地测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商业化运营等环节,采取循序渐进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从政策包含的内容来看,各地立法主要涉及无人驾驶车辆申请流程、无人驾驶车辆资质要求、无人驾驶保护车配比、远程安全员配比、事故责任认定标准等板块规定。
西南政法大学科技法学研究院副院长郑志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地方为满足无人驾驶汽车示范运营需求,会出台一些地方规范,比如要求购买保险、遵守交通法规、配置安全员等,这是很好的立法尝试。”其建议,在接下来的自动驾驶立法过程中,要在全国层面进一步明确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的准入标准、车辆的管理使用规则、事故责任承担规则等。
目前,已有《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等多份标准文件发布,或为相关国家标准体系的出炉奠定基础。
多层次政策体系为无人车商业化加速
除了立法,从国家到地方,还逐步建立起了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为无人车开上路保驾护航。
国家层面上,7月3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要求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6月4日,工信部网站发布《四部门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通知,公布9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
具体到各大城市,各地同样积极布局无人驾驶产业。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城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正从L2级别向L3+级别过渡,部分商用车自动驾驶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聚焦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自动驾驶巴士(robobus)两大场景,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了各地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商业化模式)层面推出的相关政策。据《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测试报告(2023)》显示,各地开放程度不尽相同: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方面,北京已打通载人场景的城市商业化试点和高速示范应用;深圳中心城区允许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开运营;上海、广州、武汉均放开了24小时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在自动驾驶巴士(robobus)方面,各地也从2021年-2024年陆续推出政策,多数城市的开放测试均需在车内配备安全员,只有武汉,车内既无方向盘,也无安全员配备。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各城市开始加速推进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如北京、深圳、广州等在政策和法规上效仿武汉,扩大试运营范围,并在某些定点区域发放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运营牌照。预计不久的将来,全国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城市实现类似武汉的规模化运营。济南、深圳和海南等多个城市在7月也陆续推出无人驾驶公交车项目,如7月16日,深圳巴士集团宣布计划于 24年内在前海推广20台自动驾驶公交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城市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时段进行出租车、城市公共汽车等商业化试运营。大量上路测试的L4级别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多为免费体验。消费者虽然很乐意体验高阶自动驾驶功能,但付费意愿却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车辆少、试点区域受限、担心安全等问题。
除开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自动驾驶巴士(robobus)场景外,无人驾驶接驳、干线物流、无人配送、无人零售、无人清扫、无人巡逻、港口、矿区等场景,上述提及城市均有政策推出。
无人驾驶加速渗透,谁能拔得头筹?
在这样的政策底座支撑下,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加速“驶”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中。从全国来看,示范应用稳步扩大。截至2024年5月底,全国共建成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调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测单元部署超过8700套,多地开展云控技术平台建设。
全国多地也争相发力无人驾驶赛道,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城市相继颁发自动驾驶上路牌照,同时持续扩大上路范围,越来越多的无人驾驶汽车驶入城市道路。前段时间爆火的萝卜快跑,让湖北武汉的几百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备受关注,它们每天载着市民穿梭在城市街头。其实,“萝卜快跑”2021年已在广州黄埔开放运营,目前,广州也聚集了自动驾驶测试及应用示范运营主体15家。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是国内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第一个向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发放道路运输经营牌照、第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
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方面,各地发展如何?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统计了国内典型城市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开放情况,数据显示,单向里程数最高为武汉,累计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单项路程达到3379公里;最低为深圳,累计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单向里程也已达到944公里。
而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7月,广州已累计开放827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包括南沙港快速全段、从埔高速一期2条高快速及南沙区全域等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1666公里,涉及6个行政区,分别是海珠、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和南沙。
在自动驾驶测试规模方面,数据显示,北京投放测试车辆数达1005辆,测试里程数超过2000万公里,上海和广州也分别投放774辆、415辆汽车进行道路测试,测试里程数分别达2290万公里和1719万公里。据了解,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重点是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能力、执行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驾驶能力进行评估,以确定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水平是否达到预期且符合运营标准。大量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数据为产业技术发展提供了试验验证及数据支撑,有效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也使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成为了可能。
北上广深还分别发布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获许可企业数量和示范运营车辆数量数据,其中上海数量最多,获许可企业数量达到32家,示范运营车辆数量也达到了794辆;广州获得许可企业数量和示范运营车辆数量也达到了15家和180辆以上。此类获批示范运营车辆将在城市内为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包括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城市公共电动汽车客运等。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收集/分析:南都记者熊润淼 实习生纪依
设计: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