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福建一男子得热射病住进ICU,家人称其出现吐血、大小便失禁,成植物人了。
医生表示,热射病的死亡率很高,主要表现是体温高,一般核心温度都会超过40度,同时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
什么是热射病?
老百姓都知道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容易中暑,休息一下又是“一条好汉”了,但是中暑其实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大汗、口渴等症状,出现以上表现就要注意了,有可能会发生中暑。轻症中暑,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加上面色红、大量出汗,发热,体温可上升超过38℃。
而重症中暑,医学上叫做“热射病”,堪称高温环境下的“头号杀手”。患者会出现超过40℃的高热,甚至可以达到42℃,同时会出现意识障碍、肌肉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救治不及时,最终会因心、脑、肝、肾等多个脏器衰竭及肌肉分解(横纹肌溶解)造成死亡,死亡率高,可高达70%-80%!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热射病?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顾名思义,劳力型热射病多发生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年轻人,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老、年幼、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被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高热、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等,容易错过治疗时机,所以高温天气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防暑降温,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热射病?
1.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减少在中午12点至下午4点之间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剧烈运动。
2.注意补充水分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多喝白开水、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穿着合适
选择轻薄、透气、宽松的衣物,有助于散热。
4.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
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适当增加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
5.关注特殊人群
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人,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6.改善环境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将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
热射病如何预防?
避免中暑相关危险因素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喝水、适当运动,从而降低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炎炎夏日,应尽量避免室外停留时间,如需外出,应走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暴晒。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即便是在空调房内,也要适当开窗通气。室内温度不要太低,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耐热性会降低,一旦从室内走到室外更容易中暑。
多喝水,补充盐分。排汗排尿有助于散热,但也会带走体内大量盐分,故可适当饮用含盐饮料,以防水电解质紊乱而导致脱水的发生。
游泳是避暑运动,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到户外运动,气温相对低,阳光也不那么强烈,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运动期间注意少量多次补水,每隔30分钟,饮用至少200毫升水。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旺盛,可食用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比如菊花、薄荷、金银花、绿豆、百合、莲心等来祛暑。
热射病如何救治?
起病3小时内是抢救黄金时段
热射病的现场救治必须遵循“快速、有效、持续降温”的原则。鉴于热射病病情重、进展快的特点,在现场处置中要“边降温边转运”,即立即降温与拨打“120”同时进行。当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时,应遵循“降温第一,转运第二”的原则。
首先,帮助患者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将其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头偏向一侧,尽快去除其全身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患者移至空调房,建议室温调至16℃至20℃。在救助的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是否有呕吐物,及时清除分泌物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建议每10分钟测量一次患者体温。热射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起病3小时内是抢救的黄金时段。如果降温延迟,死亡率将明显增加。现场的降温目标是,使患者的核心体温在30分钟内迅速降至39℃以下,2小时内降至38.5℃以下。
现场可采取的物理降温方式主要有蒸发降温、冷水浸泡和冰敷降温等。可在患者额头、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或冰水擦拭身体,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泡在4℃的冷水中。降温过程中,需每10分钟监测温度。一旦肛温降至38℃左右,需立即结束物理降温,以免患者体温过低出现虚脱现象。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文汇报、都市频道微博、齐鲁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