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大冰块急缺!记者走进上海制冰企业,市民头一趟看到“炼冰”过程

最近上海连续高温,8月7日迎来今年第28个高温日。当天上午9时3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再度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当天最高气温可达37到38℃。
炎炎夏日,除了用电和用水量猛增,对冰块的需求也有明显增长,8月7日中午,新闻晨报直播了上海松江一家制冰厂的出冰现场(点击见直播回放)。
随着产业调整,如今上海市区的制冰厂已经很少见到,那么在夏季开工的制冰厂如何“炼冰”?对于小时候的大冰块,市民是否还有记忆?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进行了采访。
近日,记者前往位于松江的上海玉湖制冰有限公司,这家工厂主要从事工业用冰的生产。最近由于江浙沪地区连日高温,客户对冰块需求量很大,工厂24小时马力全开,每天将制成的大冰块源源不断送往长三角各地。
图片
下午三点多,记者在工厂门口测量了一下温度,42.3℃。“最近客户都缺冰,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是属于靠天吃饭。”负责人卢先生说。最近,上海和周边地区最高气温达到了40℃,而当气温达到36℃以上,冰块的需求量就会快速增长。
图片
目前工厂生产实施连轴转,出冰和运冰分为两班倒,第一班从凌晨3点半到上午9点半,第二班从下午3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左右。大多数工人们就睡在园区的办公室里面,一到点就爬起来干活。
最近,工厂每天冰块的生产量达到了一百六七十吨,用电量也随之猛增,而在冬天的话,工厂一天的出冰量也就在十几吨左右。“现在这个生产量,光是一天的电费至少在八九千块钱。而在冬天的话,如果算上房租、水电和工人工资,生产冰块肯定是亏本的。”卢先生说。
下午三点半之后,环卫系统的洒水车对厂房门口的地面进行了两次清洗。卢先生进入工厂区域开始调试机器,进行出冰,通过吊臂的操作,大量的冰块从冰池当中出水,而工人们在厂房门口的平台上等待装卸,每次至少要运几百条冰块,而一条冰块最少都要七八十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卢先生介绍,由于气温太高,造成水温也非常高,最高曾测到41℃,机器把水温打到零度结冰也比之前慢了不少,使得制冰时间大大延长。因为生产任务紧,工厂现在是12小时一班出一次冰,大冰块只能出80斤左右的规格,而按照标准规格,大冰块都是100斤一条。即便这样,大多数客户也急需用冰。
“有的海鲜河鲜,达不到一定低温,一小时内就会发生死亡。有的企事业单位,每天需要大量冰块防暑降温,今天这车就是要在下午五点之前运到。”卢先生指着一辆货车告诉记者。
对于最近火热的天气,卢先生希望天气能尽快变风凉:“我看了一下天气预报,说是高温降下来应该也快了吧,不然我们受不了,工人受不了,市民也受不了。”
8月7日中午,漫画家、退休中学教师罗志华老师从新闻晨报的直播节目当中,终于第一次看到上海的制冰厂内部的样子:
阿拉小辰光,制冰厂是进不去的,也勿晓得大冰块是哪能造出来个。但是一到大热天,小菜场里送冰块的大卡车来送冰块个辰光就是大家最闹猛、最开心个辰光。
大家会不约而同到菜场里集中,就为了看送冰块的工人拿大冰块熟练地从卡车上卸下来。看他们卸冰块不只是为了看闹猛,最重要的是卸冰块下来个辰光,可以在一旁拿到一点碎冰块,要知道在那时候,家家户户是没有冰箱的,拿到冰块就意味着有了清凉。每个小朋友都伸长了头颈等着,就盼望大冰块卸下时会碎,好乘机出点外快,弄到一小块冰块。但事与愿违,往往是等到最后,一块冰块也没有弄碎。
图片
图片
8月7日中午,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莺也饶有兴趣观看了新闻晨报的直播节目。这让她回忆起儿时的夏日生活场景。小时候,孙莺在家附近的岳阳路上看到过工厂运大冰块:
因为那时市区是有不少制冰厂的,所以我印象蛮深,大冰块被拖上黄鱼车。那时候还不知道大冰块是派什么用处的,后来去看内部电影,酷暑的午后,礼堂里没有空调,只有几个摇头风扇,闷热异常。有人不知从哪里拖来几块大冰块放在礼堂里,虽然降温作用微乎其微,但是远远看着冰块,心里也有了一丝丝凉意。哦,明白了,冰块其实就是夏天的标志物,和蝉鸣一样,无论何时想起来,都是一种曾经的回忆。
那么,上海最早什么时候有了制冰厂呢?作为海派文献研究专业人士,孙莺在查询了相关资料之后告诉记者:1869年1月9日的《上海新报》,刊登了一则拍卖启事,说12月初一将拍卖大冰厂一所,位于宝文洋行后首港北岸,此冰厂主为华人,抵押给洋商,期满未赎,遂成绝当。从这则拍卖广告可知,1869年前后,上海已有规模不小的制冰厂。
此时的冰厂所制冰块,为窖藏冰,所谓冰厂,其实就是冰水田,冬季严寒时,将水引入水田中的收冰器具,冻成冰块后,再入窖储藏,待夏季启用。所以当时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冰厂,都会在广告中注明某处有冰水田若干亩,收冰器具若干件。1875年前后,在上海的苏州河口,还有一条名为冰厂街的路。从名字就能猜出,此地有不少冰厂。
冰块主要用于冷藏各种新鲜食物,如肉类、鱼类以及鲜蛋等,使之不易腐坏。窖藏冰是以未经消毒过虑的河水制成的,不能直接食用,然有些小摊贩为牟利,以窖藏冰制作各种夏季食物,如酸梅汤、绿豆汤等,引发夏季肠胃疾病,于是机器制冰厂便应运而生。据目前资料所见,1898年已有上海机器冰厂创立,位于汤恩路。其制冰方式是以亚莫尼亚气制冰,能使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冷凝成冰。
图片
从1919年刊印的《上海指南》查得,上海机器冰厂位于杨树浦路69号和汤恩路(今为哈尔滨路)8号。在1923年刊印的《上海概览》中,可见当时上海的机器冰厂和汽水厂多为外商所创立。机器制冰厂以机器为主,人工需要不多,当时一个日产十吨冰的冰厂,仅需雇用四个男工即可。
1926年6月,位于巨泼来斯路(今为安福路)50号的大茂机器冰厂创立,这是上海华商冰厂中规模较大的,每日制冰可达二万磅,售价为十磅冰块一角二分半,比窖藏冰价廉,且清洁卫生,因此冰厂的大客户,如餐馆、酒楼、旅馆、鱼市场等,转而与机器冰厂签订合同,窖藏冰厂于是开始没落,仅存身于郊野乡村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