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研发素材库、全球邀请评委,这家AI制药公司为何要办一场“纪录片马拉松”

图片
研发中心设在上海张江的AI制药领军企业英矽智能发起举办的“纪录片马拉松”近日收官。经内部团队和外部专业评委的审核评估,5件作品从14个国家的9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最终大奖。
两年前,AI制药尚不如现在火热,为了让更多公众了解AI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价值,吸引全球优秀科学家加入团队,英矽智能向全球视频制作人发出邀请,携手创作人类史上首部AI制药纪录片。
而这并非英矽智能首次举办全球大赛。在公司创立之初的2015年,他们就通过举办“黑客马拉松”竞赛,从全球网罗了近70位AI领域的专家。从网罗行业高手到助推公众科普,这家站在“智药”产业风口公司的两次办赛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殊途同归,这背后带给我们不少启发。
开放研发素材库,年轻公司发起国际大赛
AI制药“纪录片马拉松”,大概率源于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加拿大科学家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拍了下脑袋”。
2022年是AI制药爆发前的平静之年。自2018年首个AI驱动的“老药新用”项目推进到Ⅱa期临床试验以来,四年间全球已有超过15种AI赋能研发的药物进入临床阶段;而对于英矽智能来说,2022年公司一举提名了9个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并将领先的特发性肺纤维化项目推进到临床验证阶段,并且获得了积极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
尽管如此,AI制药在公众中的知晓度还不高。扎沃洛科夫认为应该办一场大赛,让更多人了解它。为此,英矽智能公开了2014年公司成立以来用镜头记录下的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试验的历程——总计超过60小时、200GB的视频素材。这其中不仅有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行业代表的深度对话,还有科研团队搭建平台、寻找靶点、测试药物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除了基本素材,一场有分量的大赛还需要高质量的评委。身处生物医药领域的英矽智能并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为此,他们列出了一张评委候选人名单,逐一发邮件邀请。没想到大家对担任评委一事兴致勃勃,精心遴选之下,大赛组建了一支五人明星评委团,包括两位艾美奖得主、一位BBC纪录片导演、一位翠贝卡电影节最佳导演和一位科技UP主。
科技UP主塔伦是五位评委之一,她也是一名癌症患者。她说之所以愿意接下这份邀请,是因为很多癌症患者都在等待能够治愈他们的药,她希望在这个大赛上看到AI“智愈”的可能性。
是创作更是理解,不同行业携手做科普
“真的有人会来参赛吗?”这是“纪录片马拉松”推出之后,不少英矽智能员工的第一反应。当越来越多参赛作品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大家的疑虑随即消散。
从参赛作品中,能看到公众对AI制药理解的“众生相”。《猎药人的初衷》是最终获奖的五件作品之一,作者是来自中国河北的纪录片剪辑师Shin,也是一位曾经的生物医药从业者。它从猎药人的视角出发,讲述了英矽如何将衰老问题与纤维化过程联系起来,并展示了AI如何推动了研究发展。Shin表示,在剪辑视频时,药物研发面临的诸多困局让他深有共鸣,而整个创作过程也帮助他深入理解AI带给制药行业的变革。
图片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王珺玥是另一位获奖者,目前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担任助教。她是在大学的电影制作群中看到大赛的消息,尽管很感兴趣,但她对AI制药几乎一窍不通。“英矽的科学家毫无保留地解答了我的各种疑问,让我这个不懂AI也不懂医药的‘小白’完成了作品。可以说,这场特别的马拉松带我走进这个全新行业,而我则用读懂后的视角去影响更多人走近它。”王珺玥说。
另一位参赛者、来自德国的AI交叉学科教授,希望将这个项目作为他的学期作业,因为他觉得很有意义。
以赛选人,复合型人才可以这样发掘培养
2014年成立至今,英矽智能发起过两场国际大赛和一个全球论坛,扎沃洛科夫也通过参与一场竞赛为公司赢得了宝贵的投资。
英矽智能的愿景是对抗衰老,因此扎沃洛科夫于2014年发起全球最大的抗衰老论坛——衰老研究与药物发现(ARDD)年会。该论坛由英矽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举办,目前已经举办10届。
图片
2015年,英矽智能又发起了“黑客马拉松”大赛,公司最初的近70名AI专家都是从这场编程大赛中选拔而来。扎沃洛科夫介绍,被公司招致麾下后,他们会接受两到三年的生物化学和医学知识培训,成长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复合型人才。直到现在,英矽智能仍以这样的模式不断招募和培养AI制药人才,以赛选项、以赛选人逐渐成为行业惯例。
2017年,扎沃洛科夫在美国遇到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博士。李革要求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AI算法针对DDR1激酶靶点设计化合物。在双方团队的通力协作下,扎沃洛科夫仅用46天就完成了这场AI药物设计的竞速挑战。凭借这一成绩,英矽智能收获了药明康德和后续一系列投资。
透过刚刚结束的“纪录片马拉松”,扎沃洛科夫觉得当下的年轻人应该多学习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表达自己。从参赛者的国籍来看,最多的是印度人,一位印度小哥的作品一开始并不符合要求,但在与英矽智能员工的反复交流后,他拿出了一部既有自身风格又有知识深度的作品。
“中国是无数新兴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乐土,科技传播也应从中国走向世界,任何一位制作人的创造力都会为这个行业染上丰富的色彩。希望有更多年轻人通过大赛——无论是观看还是制作纪录片,了解药物研发流程,了解人工智能的潜力,甚至受到启发加入到这个冉冉升起的行业。”扎沃洛科夫对中国与AI制药的未来充满期待。
  作者:沈湫莎
文:沈湫莎图:受访者提供编辑:沈湫莎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