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在西部某省某民族中学调研发现,当地政府、教师和家长乃至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寄宿服务认可度极高,反映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当代农村学生具有特殊意义。
该民族中学属于半寄宿制学校,全校在校生大约有600多人,1个年级200多人,4个班,其中寄宿生有300多人。走读生与寄宿生的学习节奏一致,要上晚自习,晚自习一般三节,2节用于自习,1节用于讲练习。课后延时服务一个学期160元,要求所有学生都要上课后服务。
据了解,学校会动员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寄宿,这样更有利于辅导和管理以提升成绩。如初一1班的HYJ同学,年级前3名的他就主动选择住校,他自己认为住在学校学习更有保证,尽管他家离学校只有3公里,但他觉得每天坐车往返学校既浪费时间也浪费车费。
而学业成绩落后且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学校允许他们自主选择住校或不住校。如寄住外婆家的刚刚初三毕业的ZL,他选择走读,每天跟弟弟妹妹坐车上下学,当地没有校车,由家长集体包车接送。
寄宿制对农村学生具有特殊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寄宿制在生活习惯方面管理更加严格,比较契合当前农村儿童留守在家没有有效监护的情况。
学生在学校寄宿关键是生活学习作息相对固定统一,其次是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机管理来最大限度地隔离网络世界对儿童的影响。全寄宿制学校在农村的小学和初中是较少的,半寄宿学校相对更加普遍。前者多以月假半月假的形式保证师生休息,平常周末休息半日。半寄宿学校则与非寄宿制学校一样,每周周末放假2天。
“平时不住校学生,玩手机明显比住校学生严重,上课听着听着就打瞌睡的,基本上都是不住学校的学生。这是家长管理的问题。”看得出来,如果家长无法约束孩子放学后长时间玩手机,通过寄宿制保证孩子周一到周五与手机的物理空间隔绝,至少可以保证他按照学校作息按时睡觉,这至少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实,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放假在家,不论是1~2天的假期还是3~5天小长假,还是寒暑假,只要身边的监护人没有找到限制其玩手机的办法,他们在家就很容易长时间玩手机,乃至熬夜或报复性玩手机。如果学校在校内能够真正做到手机管理,寄宿学生在校时间越长,其间断性远离手机的可能性越大,学生发生手机沉迷的概率相对越小。
第二,寄宿制在学习时间延长方面更具优势,比较契合当前农村学生整体基础薄弱而需要延长学习来实现追赶。
在当前家庭教育分化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在学习习惯、学习辅导和学习竞争等方面普遍落后于城市家庭,由此带来的城乡学业成绩分化结构性地只能靠乡村学校来缩小二者差距,这在初中阶段非常明显。
“经常跟着班主任家访,家长反映最多的就是自家孩子回家后就不认真写作业,这是学习态度问题,他们自制能力不强,基础薄弱,需要家长监督学习,但家长哪里有这个时间?!感觉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主要差距在文字理解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方面,文字理解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对公式定律、关键概念理解存在较大困难,运算能力是数学、物理科目的基础,运算过程不够熟练、容易算错、运算时间过长都会直接影响其成绩和信心。”
当前乡村学校主要通过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来弥合“慢教学”与正常课时之间的张力。其中延长在校学习时间主要是两大途径:一是将课后延时服务转为课后作业辅导,二是通过晚自习增加复习课、讲评课。且学校主要将这两个模块化的时间分配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以此来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在县域生源结构中,大部分农村学生处在整体结构的中下层,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消化理解新知识方面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学习方法的探索上需要更长的时间成本投入,故依托寄宿制整体性的制度化地延长所有在校生的学习时间,以更多的学习投入换得相对位置的进步。
第三,寄宿制在增加师生接触密度方面更具有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农村学生因监护人陪伴不足导致情感体验缺失的问题。
在寄宿制学校,只要学生不离开学校,班主任必须在校在岗。且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给所有老师提供良好的在校居住条件,这样也能够让大部分任课老师也可以安心留在学校。“当所有老师都住在学校时,课后学生主动找老师问问题,老师主动找学生谈话,都会更加便利。我们学校有些老师吃完饭就自己主动进教室辅导学生,好学的同学也会主动问老师,自己班任课老师不在也可以问其他班的老师。整体学习风气好了,学习成绩就会有提高。偶尔过节的时候或者班级有重大喜事的时候,有些班主任自己拿钱出来给班上学生买点零食吃,活跃班级氛围,都可以很好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让他们在温暖的班集体中感受大家庭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保姆式班主任虽然很累,但对农村学生来说确实非常必要。随着人口生育率断崖式下跌和农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班额缩小,未来教师人数相比在校学生人数相对剩余,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富余教师从专任教学岗位转为生活管理岗位,每个班级配备专职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课外校内的日常管理,重点发挥情感价值、习惯养成、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监测、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教师与德育专任教师分工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压力。
第四,寄宿制同时可以增加同辈群体现实交往的密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村社少子化带来的玩伴消失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人和儿童流入县城,农村常住人口多以老人为主,乡村学生放学后其实很难找到同年龄的玩伴,现实生活中没有玩伴的呼朋唤友,他们很容易被手机网络中的游戏或社交吸引。寄宿制便是将校外生活时间部分地纳入校内。以中部某省某全寄宿制学校为例,初中生每周在校内自由活动半天,每天晚饭后、晚自习后都有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这些时间段内所有学生在校内自主安排,他们可以三五成群相约朋友一起打篮球、踢足球、逛校园、聊天、玩各种游戏等等。
非寄宿的农村儿童,他们放学回家只能与手机为伴,周末放假和寒暑假大都如此。寄宿制学生在校园内拥有的线下同辈群体交往机会更为充足,交往经验更为丰富。全寄宿制学生每月月底放月假4天,少数居住在比较偏远且没有大人照料的孩子,可以向班主任和学校提出申请留校不回家,由班主任自己带着或者交给值班老师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