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肆虐 有人被热晕住进ICU 医生提醒:热射病会要命!

全文1572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随着气温攀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迎来一波中暑患者就诊小高峰,其中重度中暑的热射病患者需住院治疗。

028月7日立秋后的热跟大暑的湿热难耐不同,其带着干热的燥热,因此防暑不容忽视,尤其是立秋后这10天,很可能会有“秋老虎”的肆虐。

03重度中暑的热射病患者李先生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20天,经过抢救逐渐恢复。

04医生提醒,中暑由轻到重可分为三类,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是关键,避免处于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中。

05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处于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中,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护,如穿防晒衣、戴遮阳帽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曾念 汪帆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八月以来,泸州市气象台发布多轮高温预警信号。随着气温攀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迎来一波中暑患者就诊小高峰,其中也有重度中暑的热射病患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徐燕介绍,医院近两周收治的中暑患者有所增长,“迎来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三伏天,这是导致中暑患者增多的原因。”医生提醒,8月7日立秋后的热跟大暑的湿热难耐不同,其带着干热的燥热,因此防暑不容忽视,尤其是立秋后这10天,很可能会有“秋老虎”的肆虐。
图片
重度中暑的热射病患者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医院供图
有人被热晕住进ICU  
热射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48岁的李先生患热射病住院近20天。7月13日,家住贵州的李先生在室外持续工作4小时后,自觉身体有些不适,便回到室内靠在沙发上休息。不料,他突然出现呼之不应、抽搐不止等症状。同事发现后,立即呼叫120急救车,将他送至当地医院治疗。
送医时,李先生的体温达39摄氏度以上,经检查发现,其肝、肾、肺、凝血、横纹肌等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各项指标显示异常。医生考虑李先生为热射病或脑血管意外,随时有生命危险。经当地医院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处理后,李先生被转院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一步抢救。
“热射病和脑血管意外二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容易误诊。”徐燕介绍,经过进一步检查,李先生被确诊为热射病,即重症中暑,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与高强度体力劳动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徐燕说,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最危险的情况,被称为“高温杀手”。其实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造成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致死率高。
李先生立即被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抢救,医护人员对其进行降温、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镇静、抗感染、保肝、抗凝、营养支持等治疗等。入院五六天后,李先生的多脏器功能逐渐恢复,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好转,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后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观察。
相比李先生,前几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另一名热射病患者唐先生的情况更为复杂,他还合并了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目前正在接受针对性治疗。
据了解,七八月为中暑的高峰时段,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每年收治约20例中暑患者。
应对中暑不能只是“挺一挺”  
症状严重及时就医是关键
医生介绍,中暑由轻到重可分为三类:
先兆中暑,会出现恶心、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
轻症中暑,是先兆中暑加重导致,一般伴随面色潮红或苍白、出汗多、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甚至意识不清等症状;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最严重、最致命的是热射病。
建筑工人、环卫工、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是易中暑人群,但中暑并非户外劳动者“专利”。
徐燕解释,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非劳力型两种。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从事高强度体力运动,使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导致。而非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老年人、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以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
她说,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对温度的感知减弱,加之身体散热能力差,更容易中暑。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早期中暑症状不易被发现,可能被误认为是原有疾病加重,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从冷环境突然进入热环境容易中暑。这是因为在凉爽的环境中,人体毛孔处于关闭状态,而进入炎热的室外,毛孔没来得及打开,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会“失灵”,机体散热不及时导致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徐燕介绍,最有效的措施是避免处于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中,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护,穿防晒衣、戴遮阳帽。同时,带好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板蓝根颗粒等防暑降温物品,也可以喝菊花茶、绿豆汤等预防中暑。如若出现轻微中暑症状,有条件的可以用稀释过的酒精擦拭身体,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额头、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进行物理降温。
“中暑严重时可致命,千万不要觉得挺一挺就过去了。”徐燕说,若是先兆中暑,一般通过转移至阴凉处,及时补充水分、盐分或电解质等,症状会有所缓解。但一旦出现心慌、血压低、呼吸急促、肌肉疼痛,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则不能“轻敌”,必须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