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中美的奥运金牌榜首之争,中国越来越强劲的表现,已经引发美国越来越强的危机感。大国和平竞争的年代,奥运会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体育外交的舞台。它既是国力比拼的温度计,也应当成为不同国家和民族正向竞争而不是零和博弈的代名词。
中评社今天发表社评指出,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大,中国在奥运会上拿的金牌越来越多,中国人不再像三、四十年前那么热衷迷恋金牌,中国人对待胜负的心态更平和了。这正是在国家富强,得金牌不再是奢望之后的国民心态的成熟,但这绝不意味着应当放弃竞技体育,金牌可有可无。奥运会的金牌榜之争,很大程度上折射的就是大国竞争的现实。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阿利森在巴黎奥运会闭幕前撰文指出,中国不仅在奥运赛场上从无名小卒成长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在几乎所有其它领域迅速崛起,堪称美国“全方位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他认为,两国需要找到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这是未来几十年对双方的重要考验。
评论指出,随着竞争的加剧,美国人力图保住霸主地位的危机感会越来越强烈。能否真正按照竞赛规则,通过自我努力保持领先,而不是通过绊倒对手获得优势,对于意欲保住霸主地位的美国更是一个考验。
如同美国在科技竞争中想方设法遏制和围堵中国一样,美方已经开始在奥运赛场上干扰中国。巴黎奥运会之前,美国反兴奋剂委员会通过《纽约时报》策动的针对中国游泳选手的“禁药风波”,实际上起到了干扰中国游泳运动员的作用,但美国选手表现欠佳,美方又一次做的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评论指出,美方一方面拿“禁药风波”大作文章,甚至威胁祭出国内法来逮捕中国游泳选手,另一方面又纵容自己服用禁药的田径运动员。这种对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双标做法,在美国处理对华关系时屡屡出现,现在也渗透到体育领域。更严重的是,美国动辄“长臂管辖”,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之上,对他国进行威胁打压。体育问题政治化,愈益成为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手法。
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是东道主。我们能否指望中国体育健儿还能像40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那样,受到美方的欢迎?在中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人不再那么自信包容的今天,这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沉默忍让不是办法。今后四年,中国一定要更加仔细周到地准备参加下届奥运会。一方面,继续提升自己的竞技实力,增加在国际体育组织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不断通过外交渠道对美交涉,同时健全自身法律法规,确保中国在遇到问题时有到位的应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