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蒋璟璟
“在一个直播间内,当画面背景开始出现某品牌新能源汽车背景图案时,在1分钟内便‘涌入’大量机器人账号,用谩骂或者诋毁的词语挤满评论区……”这是记者在某大型互联网短视频平台里看到的内容:来源不明的大量“水军”,识别直播间画面内容后,自动进入直播间,开始无差别言论攻击。在一些大众信息平台上,一些企业通过视频、评论、网文等手段频频制造热搜、传播谣言的现象愈演愈烈,互相攻击大行其道,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新华社)
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兴未艾,时至今日,很多车企还未赚钱,但大量的“车媒体”“车评人”已赚得盆满钵满。在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今天,“认知营销”的重要性,被各家企业提到了空前高度。而其主战场,当然就是社交媒介。于是我们看到,软文硬广层出不穷,网红达人“各自为战”,神吹和狂踩轮番登场……好一番热闹景象,却也是暗潮涌动,步步惊心。
围绕新能源车的舆论对垒、心智攻伐,看似乱象丛生,却是行业阶段性的必然特征。我们知道,燃油车在经过漫长的演进之后,基本大局底定。各家车企的品牌形象、产品力等等,早有公论。而与之相较,新能源则是一个“新”字当头,各种新技术、新势力、新车型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如何抓住时间窗口,形成新印象、培养新粉丝、转化新客户,也就成了各家车企必须正视的课题。
事实上,就形成对某家车企、某款车型的准确评价来说,必然很费时日,这需要时间的日积月累以及车主长时间使用后的真实反馈。但当下新能源浪潮大爆发只争朝夕的语境下,“十年八年太遥远,三年五年也很长”,要的就是“先声夺人”“先入为主”。为此,自然就需要铺天盖地而又无孔不入的“意见营销”作为支撑;由此,也就自然让那些“车自媒”“黑公关”有了源源不断的钱粮。
媒体曝光,一些汽车企业以“内卷”心态,通过“水军灌水”或者机器刷评等控评方式对竞争企业及产品进行贬低和拉踩,引起对立情绪与负面舆情;还有一些企业收买大V站台背书、恰饭带节奏。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间,汽车类自媒体增加超过300%,足可见蛋糕之大,想分羹者之多。相当多的车媒体为了攫取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不收钱就狂黑,收钱就尬吹”,为此很多车企每年不得不拿出巨款打点各路大神小鬼,只求破财免灾。
车市“黑公关”猖獗,某些企业养蛊为祸,最终必然反噬自伤。健康的行业生态,离不开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守护。从过度营销、恶意营销,回归到产品力致胜的主线,一种理性的、良性的竞争模式,才是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