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四界”,为何只有问界成了?| 电动势

全文2889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华为鸿蒙智行旗下AITO问界品牌在七月份销量保持平稳成功,三款车型共卖出39,552辆。

02然而,智界品牌智界S7销量在经历五月份高峰后一路下坡,7月份销量仅为1541辆。

03享界品牌首款车型享界S9在8月6日发售,目前无法统计单月销量,但72小时大定超4800辆。

04专家分析认为,享界S9定位偏差,与BBA行政级轿车竞争难度较大;智界S7在市场竞争激烈,难以脱颖而出。

05除此之外,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的高端品牌尊界尚未问世,其未来市场表现仍待观察。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秉承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原则,我们调研了鸿蒙智行旗下各大子品牌的销量数据。
在七月份,AITO问界销量依旧保持“平稳的成功”,三款车型总共卖出了39,552辆。
而智界品牌的智界S7单一车型,在经历了五月份的销量高峰(5021辆)后便一路下坡,7月份的最新销量数据仅为1541辆。
来到享界品牌中,由于该品牌的首款车型享界S9在8月6日才开始发售,目前无法统计其单月销量;但是在8月9日,鸿蒙智行宣布发布了该车72小时大定超4800辆的数据,而在这组数据背后有不少耐人寻味的信息。
比如,车企宣布“XX小时/天,大定超XXXX辆”的这一类数据其实并不准确。
小米汽车曾在小米SU7上市后,发布了“4分钟大定破万、7分钟大定破两万”的数据;而最终的结果证明,小米SU7在上市首月的零售销量为7058辆、次月为8646辆,这与“大定数据”并不相符。
所以,从享界品牌发布的“72小时大定4800辆”这一数据来看,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推测。
由于在此时,享界S9还没有经历销量爬坡的阶段,所以断言该车的成败为时尚早;但从大定数量的层级来分析,背负厂商厚望的享界S9至少没有一炮而红。
那么,在确定了“是不是”的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进一步地探讨“为什么”。
问题第一层:鸿蒙智行为何只成就了问界?
不容置疑的一点,是华为在目前各大领域中,都有非常高的热度。
特别是在汽车领域,不少消费者都希望华为能够亲自下场,给外资汽车品牌们一点颜色瞧瞧,并且复刻其在智能移动领域的成功。
鸿蒙智行体系下,第一个面向市场的品牌是华为与赛力斯集团合作的AITO问界。
问界的成功,有华为技术体系的实力呈现,也有恰逢其会的机缘巧合。
首先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华为并没有亲自下场造车。
在鸿蒙智行体系中,华为与各大车企所进行的品牌合作,类似于万达的商场项目。万达不要所有权,但提供品牌、管理、技术和商业运营等服务。
而华为在与各大品牌的合作过程中,也是深度参与到设计、技术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但是并没有占据任何汽车厂商的品牌所有权。
作为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的首个汽车品牌,AITO问界其实是在市场上打了一个信息差,让很多消费者误解“问界就是华为旗下的汽车品牌”。当然,问界品牌除了首次实现与华为的深度绑定外,其采用的鸿蒙智能座舱与HUAWEI ADS智驾系统也具备实打实的产品力优势。而品牌信息差与产品力的双重作用,让问界可以快速抢占市场,成为所谓的“华为汽车”的代言人。
但是,AITO问界的成功,是难以被复制的。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上,消费者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买华为车,就选问界品牌”。
所以对于智界和享界两大品牌而言,是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因素。原因无他,就是这两个品牌来得太晚了,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心理引导优势”。
其实这样的问题,也广泛存在于整个汽车行业之中。
举几个例子:消费者对蔚来品牌的认同度比较高,但是对蔚来后续推出的品牌比如合创、乐道就不是那么地熟悉了;消费者普遍认可大众品牌,但是针对和大众同宗同源的斯柯达、捷达品牌的认可度普遍也偏低。
所以,从“品牌感知”的角度去理解享界、智界品牌所遇到的问题,就不是那么复杂了:消费者眼中的“华为汽车”就只有一个,那就是AITO问界。享界和智界两大品牌,在鸿蒙智行内部,就只能成为“陪跑者”。
问题第二层:智享双界受阻,在产品上有哪些原因?
其实对于汽车品牌的市场表现而言,品牌的市场认知固然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但以上问题,只能算是第一层级的问题;如果更深入地进行分析,我们必然能在产品力维度,找到更多的原因。
首先,来聊聊享界S9这款车在产品力上的一些薄弱环节。
其实在厂商对享界S9的定义中,这款车是能够与BBA行政级轿车(5系、A6L、E级)对垒的车型。这款剑指BBA的“全景智慧旗舰轿车”,以四十到四十五万的价位区间,力图拿下高端市场的份额。
而且在上市发布会上,余承东丝毫没有掩饰享界S9的野心:“迄今最贵的华为系轿车”、“让迈巴赫睡不着觉”……这一系列的Flag,其实早已掩藏着一个问题:定位出现了偏差。
首先,笔者认为享界S9直接跳过了蔚来ET7智己L7这两位竞争对手,把BBA的行政级轿车当作假想敌。但是,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为何能被称为“行政级轿车”?原因很简单,它们在燃油时代,就通过均衡的产品力、优秀的豪华属性挤掉了美系、日系的竞争对手,成为了细分市场的三驾马车。
而享界S9实际上是一款更加年轻化的C级豪华轿车,它以无边框车门、华为智能体系等产品力,主打“新时代豪华”。此时,这款车想要和老牌的BBA行政级轿车竞争,难度很大。因为购买“56E”的消费者,年龄普遍更大,而且汽车消费观念普遍比较保守。这样来说,买“56E”的中年用户,不太愿意去接受新鲜事物。
这种情况下,享界S9在智能化领域、性能领域乃至于使用成本领域的优势地位,都难以被行政级轿车用户所感知。这一级别用户需要的是什么?是豪华汽车带来的老派享受、是BBA车标带来的社交属性。基于此,笔者认为享界S9很难对BBA的行政级轿车构成压力。
至于智界S7,这款车销量不及预期的原因其实更加“单纯”。
不同于赛力斯集团和北汽集团,奇瑞汽车在如今的自主品牌中位居头部,有极强的话语权。所以,单靠“华为”二字,其实很难让奇瑞代工的智界S7火起来。
智界S7在核心的机械结构上,其实与星纪元ES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同样是七百公里级别的续航、三秒级的加速、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底盘,使得智界S7除了华为智能体系外,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另外一点,智界S7主攻二十五万到三十五万价位。在这个细分市场中,有特斯拉Model 3智己L6极氪001、小米SU7等众多热门车型。激烈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智界S7的“华为特色”,这款车也很难在细分市场中打出自己的天地。
即便是面对自家的同门兄弟星纪元ES,智界S7有五万块钱的价格弱项。而很多消费者,在这个消费紧缩的年代,其实更愿意为了五万块钱,去“节约掉”华为的智驾与生态体验。
问题第三层:还没来的尊界,是否还有必要问世?
至此,“华为四界”中,只有一个品牌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了。
这个品牌,就是七月下旬,余承东公布的“尊界”。
尊界品牌是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的高端品牌,根据预测,该品牌将直接对标劳斯莱斯、迈巴赫等超豪华品牌。如果按照这一预测来跟进,笔者认为尊界未来落地后的产品,价格可能会超过百万级。
对于这个品牌而言,其实它的可塑性并不是那么地高。
既然想要对标劳斯莱斯、迈巴赫等品牌,那么就必须要接受“销量不是太高”的现实。毕竟,劳斯莱斯一年能卖出多少辆?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以在未来,尊界品牌大概率会成为一个被鸿蒙智行树立起来的“标杆品牌”。
这个品牌就像是红旗金葵花一样,不为销量、不为赚钱,只是为了让整个行业知道:“我们有实力造超豪华车型,有实力去和劳斯莱斯对垒。”
当然,尊界品牌也可能会面临一种意外情况,就是它的产品力的确很强,而且价格会低到一个惊人的区间。
就像问界M9一样,这款车对标的是奔驰GLS宝马X7等大型豪华SUV,但问界M9的价格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基于整体的产品力优势和价格特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夺得一席之地。
写在最后:
如今的造车市场,已经变得复杂至极。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玩家,开始强行贴靠豪华品牌,并且逐渐衍生出了浮夸的造车浪潮。
在鸿蒙智行打造的“华为四界”中,我们仅仅通过三大品牌,就看到了“车圈百态”。
有泰然自若、有苦苦挣扎也有败兴而归……其实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华为的智能化技术不错,甚至可以用很强大来形容。
但汽车,终归不是移动智能产品。想要造好车,需要的不只是一腔热血和领先的单一技术。
从机械设计到供应链体系、销售体系和宣传体系,无一不考验着车企的实力。在今天,我们尚且不能完全判定享界和智界的未来是否光明,这只能用时间去检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它们依旧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打造出独特竞争力的话,未来之路不会是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