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 编者按 ——
经济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里,《浙商》杂志见证了一代代浙商新领军者赋能企业创新,不因一时一事所惑,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洞察前沿科技,不改“四千精神”本色,诠释新一代浙商的智慧与担当。他们是产业变革的探寻者,也是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漫漫创业路,他们何以向“新”而行?
在2024第21届浙商(投融资)合作周主报告会现场,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指导、《浙商》杂志组织征集的 “2024浙商新领军者”正式发布,他们由此登上了《浙商》杂志的封面。
今天推出的是杭州航启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蔡宇驰:决胜产业园区发展“下半场”。
身着正装,佩戴细框眼镜,镜头前的蔡宇驰严肃谨慎,与他作为总裁在杭州航启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航启科产”)工作时的态度如出一辙。
创业短短五年,航启科产立足科技产业,布局环杭州湾、环深圳湾两大湾区,聚焦智能制造、生物经济、数字经济、新材料、泛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形成双湾联动之势,辐射全国。目前,航启科产在全国已完成20余个产业园布局,运营规模超180万平方米,服务超3000家优质企业成长。
“从投资选址、产业定位、建设装修到园区招商、园区运营、园区物业、产业生态等全程管理,我们不仅要为入驻企业提供空间服务,更要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时间段充当合伙人,与入驻企业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打好产业园区发展的‘下半场’。”蔡宇驰说。
聚焦新质生产力,深耕产业园区发展
“80后”蔡宇驰有着多年的政府部门工作经历,特别是从事招商引资的经历,这为他现在所做的产业运营、园区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产业园区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复杂工程,其运营管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既不像传统住宅地产项目,做好物业管理就没事了;也不像商业地产项目,做好商业招商和物业管理就成事了。”蔡宇驰告诉《浙商》杂志记者,与过去传统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不同,目前航启科产正借助科技手段、数智化工具,打破技术要素壁垒,实现信息互通、流程互通、数据互通,避免信息孤岛导致的技术资源、设备、人员的闲置和浪费,弥补基础创新和产品开发之间的空白地带,降低企业发展风险和成本。
在聚焦新质生产力方面,航启科产一直在路上。蔡宇驰举例道,有一家企业入驻园区后,希望突破传统家庭橱柜产品,研发红外线杀菌技术,园区协助该企业共同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技术,通过与南方科技大学团队合作,助力成果有效落地,加快产业化进程,提升了产学研合作效率。
“目前,航启产业研究院已与高校、研究所、投融资机构、人才招引中心等200家机构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以‘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培育服务生态’为目标,聚力打造产业培育、企业培育新生态。”蔡宇驰说。
助力区域产业建链、延链、补链
企业和产业资源是产业园区最核心的资产,企业服务和产业服务将是未来产业园区运营竞争成败的胜负手。
采访中,蔡宇驰告诉记者,每个园区产业定位的差异性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今年4月,“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的工业主平台之一,余杭经济开发区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
“航启科产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同样围绕余杭的优势产业——智能制造项目展开,瞄准中小型项目,加速引进来的步伐。”蔡宇驰表示,在产业规模上,航启科产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将助力区域优势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因为政府招商的基本都是大项目,例如在高端装备赛道,余杭经济开发区引入了骏跃科技总部项目,建成了3.9万平方米的总部大楼、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和电气检验测试中心;在新能源赛道,余杭经济开发区成功招引了正泰集团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而我们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着重瞄准中小型项目,例如入驻的企业有:通号万全信号设备有限公司,以轨道交通产业为中心,积极拓展相关领域弱电系统集成;芯创基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人工智能芯片;杭州知愚科技有限公司,以研发智能传感器为核心……这些企业入驻园区后不仅自身实现了数倍增长,也对所在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蔡宇驰说。
截至目前,航启科产通过链式招商,累计招引年产值亿级企业20余家、年产值千万级企业200余家,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300余家。这个年轻的产业平台,已成为越来越多实业家们的创业热土。
人物名片
蔡宇驰
杭州航启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他是航启科产的掌舵者,是科技园区的筑梦师。从象牙塔到产业前沿,他以独到战略眼光布局双湾,以卓越远见领航新纪元,运筹帷幄间,百万方园区蔚然成势,育高企、壮链条,催生产值百亿之辉煌,聚变新兴领域强能量。国家级高新的荣耀加冕,是他引领创新、赋能未来的坚实注脚。
文|《浙商》全媒体中心记者 谢颖
见习编辑|王澍
审核|姚恩育
监制|冯永明、余广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