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夏天,能洗去中国精英心里的一些“思想钢印”吗?

全文7755字,阅读约需23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在泳池和田径赛场表现出色,打破了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

02然而,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面临的种族主义压力和舆论攻击仍然令人担忧。

03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年轻运动员的形象吸引了全球关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魅力。

04下一届奥运会将在美国主场举行,中国运动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05无论如何,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出色表现为中国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新之】
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我还和很多人一样感觉这一届奥运会既没有特别的热度也没有特别的期待。而今奥运会闭幕了,回望这半个月的赛程,我真的没想到这一届奥运会会如此精彩纷呈、跌宕起伏,以至于最后一天中国队赛程全部结束之后,我还惴惴不安地拿着手机在场地自行车摔跤、女排和女篮四个赛场反复横跳关注结果(至于为啥大家都懂),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我想,这届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思考和联想将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从很多角度来看也超越了运动和体育本身。
图片
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乘坐的船驶过塞纳河IC Photo
1.西方文明的“堕落”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讲出“西方文明堕落”这个词,是要背负着一定耻感和负罪感的。客观而言,这不是个人的觉悟和认知问题,而是我们这个国家自立国以来和整个教育体系的设立,就没有走“东方(中国)文明中心论”和“东西方文明对立”的路子。共和国的开国先贤们从少年时期就读着卢梭、伏尔泰的思想,是看着华盛顿、拿破仑的英雄事迹心向往之逐渐成长的。“西方文明的先进性、代表性、是人类文明的领先者和火炬”,在中国精英心里是如同思想钢印一般的存在。
所以近年来美国政治经济和国际战略领域的荒腔走板,对很多中国精英来说是发自内心感到痛心的——虽然他们中很多人的立场还是站中国、希望中国好,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是发自肺腑地、动机纯洁地希望美西方可以永远保持那个让人景仰的“灯塔”人设,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安心学习、安心跟随,各安其分,其乐融融(说白了还是儒家思想入脑的产物,心中的“夷夏秩序”根据实力地位发生了逆位,最后“我成蛮夷了”)。
巴黎奥运开幕式那个让西方哗然、甚至被很多保守人士大呼“索多玛降世”和“撒旦祭典”的表演,却在被中国精英们岁月静好地称赞为“体现了法兰西精神”——虽然我也不是很懂,但法国人搞的艺术嘛,总归不会差。于是,这届塞纳河上的开幕式形成了精英夸奖、网友玩梗、西人破防的奇怪三重奏(蓝精灵和狮驼岭完成了跨文化交流)。
图片
巴黎奥运开幕式名场面——被网友戏称为“蓝精灵”的酒神
前两天我在B站上看“星球研究所”这个号做了一期非常精彩的解说巴黎的视频,以巴黎咖啡馆为载体串联起“人类群星闪耀”——马克思、拿破仑、肖邦、雨果、莫奈、巴尔扎克、波伏娃……,这些人代表的不是巴黎、不是法国,而是整个西方文明甚至在特定时段人类文明的华彩,正是这些人的闪耀让法国赢得了人们心中“文明高地”的声誉,也是西方文明以外那些深受影响、渴望融入的精英希望看到的东西。
然而在这场开幕式上,坐拥这一切文化遗产的法国文化精英,想的只是如何解构掉这些已经建构好的叙事,用LGBT“新锐”“叛逆”的文化点燃西方文明高地新的灯塔。其中的是非对错,客观上咱们不好评价,你有解构和砸碎旧世界的自由,但不可否认的是曾经的“群星闪耀”确实在几百年的风云激荡中掀起了风暴,带领这个星球狂飙突进,改天换地,而如今的“群魔乱舞”是否还能引领人类走出危机,走向更理想更广阔的天地呢?终归还是要用实绩来见真章。
图片
曾经的巴黎见证了欧洲大陆的“群星闪耀”《我,就是风暴》视频截图
2.“奥运精神”今何在
开幕式引发的争议,也让人不由想起现代奥林匹克的发起人顾拜旦先生,他正是法国人。历史上,法国曾在欧洲大陆风光尚好的1900年和1924年举办过两届奥运会,如果顾拜旦在天有灵看到时隔百年举办的下一次奥运会主题被搞成如此抽象的样子,恐怕也难免痛心疾首吧。
但话说回来,之所以大多数中国人比较共情顾拜旦,或者说如上文所述的那种复杂情感,还是因为大家对于西方文明的认同是比较“古典”的,这种古典主义的理解,今天西方文明“正主”们是否认同恐怕还要画一个问号。
开幕式引发的讨论降温没多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泳池里针对中国运动员的霸凌和脏活,再一次成为关注焦点。
在事先布局好的舆论压力攻势和多到让人感觉简直是羞辱的药检频率的双重“围剿”下,刚满20岁的小将潘展乐横空出世,打破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并领衔中国队在4X00混合泳接力中打破美国40年绝对垄断,让西方泳坛集体破防。在世界舆论普遍支持中国的声音中,西方精英加大剂量攻击、诋毁中国运动员,言之凿凿“我们吃药都拿不下来的成绩,你中国人怎么可能不吃药都赢不过我?”
再加上之前中国女网郑钦文在这个白人选手统治的运动中,一路过关斩将夺冠路上遭遇到的嘘声和攻击(曾经的女网黑人名将威廉姆斯姐妹也是一路在嘘声中打出来的),让很多人、尤其是很多从小生活在“文明世界”“普世价值”粉红泡泡里的中国人清醒过来——种族主义的阴影从来没有在奥运会上散去。
图片
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出席听证会,称”对中国的兴奋剂检测还不够“外媒新闻截图
其实,“种族主义”本身就是现代奥林匹克最“古典”的旋律之一,虽然这一点被后世用极力渲染的个例给冲淡了,营造了现代奥林匹克是打破种族歧视、宣扬平等精神的舞台这样一种氛围。
现代奥林匹克的发起者是一个来自19世纪末西方的文化中心法国的精英,第一届奥运会回到了西方文明的摇篮和精神故乡希腊雅典,参赛的13个国家——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英国、匈牙利、德国、丹麦、美国、法国、智利、瑞士、瑞典和东道主希腊,无一例外都是来自西方核心白人国家。
彼时彼刻,通过200年的殖民积累和武装征服,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西方世界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到了用手里的资源上价值、办堂会,顺便“光宗耀祖”的时候了。
这种逻辑作为中国人也很好理解,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一个出海闯荡多年的冒险家,哪怕私德有瑕疵、哪怕原始积累不干净,但只要衣锦还乡、一掷千金把祠堂修了,把祖宗牌位描了金,出头把“同乡会”给组织起来,再在村里摆个两百桌席面,谁还能否认自己是个“有出息”的乡贤,是家族当之无愧的“话事人”呢?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早期现代奥运会的经典场景——一场复古cosplay和现代堂会的结合体——在雅典神庙(西方文明的宗祠)的遗址上,身着传统服饰的女祭司点燃了象征古典奥林匹克精神(文明火种)的火炬,然后一位身材健美宛如阿波罗的白人男子手持火炬翻山越岭,最终抵达奥运会的承办地。这个承办的国家象征着现实中的强大、富庶和文明荣光,接过了火炬,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精英共襄盛举……
图片
由著名导演李芬斯塔尔拍摄的《奥林匹亚·民族的节日》中开篇致敬古代奥林匹克的场景:雅典神庙、古典雕塑、女祭司和圣火,手持火炬的少年视频截图
现代奥运会传承下来的名存实亡的惯例——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并非中国坊间很多人大吹特吹的“老外只是业余玩玩”“人家不唯金牌论”,而是基于一种不成文的文明等级和种族优越论:我们这群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西方、白人、男性、有产而非体力劳动者)是智慧与健美于一身的人类精英,我们复兴了古典精神,这是我们在荣耀中争夺荣耀的精英聚会!
可惜,这种“白人精英唱堂会”的思维注定在风起云涌的历史演进中坚持不了太久;很快,女性、劳动阶级、有色人种开始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打破精英们的美梦。
“更快、更高、更强”可不仅仅是贵族少年们的专属,然而两种势力的拉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在上演。被奥运史重点传颂的故事——“黑色闪电”杰西·欧文斯,如何让种族主义的纳粹下不来台从而成为奥运最伟大的运动员。这个故事背后的博弈不过是随着时代发展,西方“新贵”美国这个“乡巴佬”试图跳进圈子,打破老欧洲贵族们自娱自乐的游戏,确立自己“新王”地位——“奥运精神”的主旋律逐渐从战前的“种族优越论下的欧洲贵族party”过渡到战后的“大国争霸的没有硝烟的死斗”而已。
而杰西·欧文斯身为黑奴后代,在他的祖国美国,一个彼时在种族歧视赛道上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国家,得到的是比用完就扔的工具人更悲惨的待遇:“当我回到美国故土,除了希特勒的那些故事,我还是得从公共汽车的后门上车,不被允许坐在前排。希特勒拒绝与我握手,但白宫总统一样拒绝和我握手。”后面的日子,他不得不屈辱地和动物赛跑供人取乐维持生计。
图片
“黑色闪电”杰西·欧文斯
而彼时彼刻和西方占据舆论高地大唱堂会相并行展开的,正是东方大地上中国被西方人傲慢的种族主义给深深冲击,以至于形成了长达百年甚至今后还会延续相当长时间的PTSD。
还记得二十年前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中夺冠后,哽咽着对全国、全世界观众说的第一句话:“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会前八名?我今天就是要证明给大家看。”
图片
刘翔夺冠后哽咽着接受采访,表示要代表“黄种人”证明给世界看
我们今天再看那个夜晚举国欢腾下刘翔说出的“黄种人”三个字,道不尽的是中国人百年来被种族主义PUA的辛酸历史——当百年前的先贤冲破闭关锁国的障碍开眼看世界,用一种学生仰望先生的姿态去学习和追随,但是换来的却是被对方言之凿凿地得出结论,你的“种”不行:麻木愚昧、擅长繁殖而缺乏理性、身体孱弱矮小、不擅长象征着人类身体极限的短跑和游泳……前几年曾有人挖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日记,认为他“辱华”,其实这种认为中国人“肮脏、迟钝但勤劳”的种族主义观点是当时西方精英的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参加奥运,到刘翔代表黄种人站上田径直道跑道,再到苏炳添超越所有白人成为世界有史以来跑得前几快的人,到潘展乐在百米飞鱼大战中绝对的统治力,中国人每一次在曾经被公认为(甚至大部分中国人都认同)的“黄种人/亚洲人做不到”的运动领域的突破,都承载着整个民族、甚至整个东亚人(第三世界)人种对于那些言之凿凿的“你们不行”的洗刷。
这种民族接力式的体育自强连同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攻坚一起,是长达百年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民族复兴叙事的持续性书写。往更大了说,背后是更广阔的全世界曾被西方殖民体系压迫、剥削和蔑视的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梦想。这是独属于被压迫民族延续百年的热血爽文,毕竟,一句“东亚病夫的招牌,已被我一脚踢开”背后的历史实在是太沉重了。
图片
图片
二十年后的潘展乐对于“黄种人”的偏见显得更加淡然——你有本事就多说,说得越多输得越惨
历史终归是不断向前的,二战之后老欧洲衰落,殖民地瓦解,民族解放运动和种族平等的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奥运会种族主义的叙事逐渐被丢进了垃圾堆,逐渐被日本、德国、韩国为代表的国家复兴和美苏大国争霸的叙事所取代。
而中国人重新走向世界,来到奥运大家庭,开始通过电视这样的媒体全景式地了解奥运会这项运动的契机,恰恰又完美地避开了这些“厮杀”。冷战结束后以萨马兰奇为代表的官员重新发掘奥运“精神”,用美好的包装使奥运会成为观众、媒体、品牌、主办方多赢的商业盛宴——而这种属于历史偶然的美好,因为这种“初见”成为了刻在中国大众心中的“钢印”——没有歧视、没有政治、没有残酷的撕扯,只有阳光的志愿者、享受运动的健儿和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的奥运举办地。
很遗憾,伦敦之后,里约、东京、巴黎,再到未来的洛杉矶,中国人可能要将“奥运精神”的体会和感悟重新再来过了。
3.别有用心的“议程设置”可以休矣
欢迎来到每届奥运会的保留节目——漫天飞舞的名词“唯金牌论”和“举国体制”。每到奥运会期间各路媒体和社交平台,可谓是不讨论不舒服斯基。
前者莫名其妙地构建了一套“金牌羞耻”,你夺金了,金牌多了,赞美冠军了,你就是“唯金牌论”,你就是“不懂得奥林匹克精神”,你就是不如那些“享受比赛的‘外国’运动员”,搞得“享受比赛”是比“力争上游”更加政治正确的说法。
咱就说价值观可以多元,但不能双标,同样是打造金牌羞耻的这些人,在中国队表现不佳、金牌没有预期多的时候,一副冷嘲热讽、大难临头、崩盘预警、还会更差的还是这些人,而另一边又看着金牌榜、奖牌榜吹捧某大国“人家就是强”。对不起,相比于“唯金牌论可耻”,这几年我听得更多的一句话是“竞技体育,菜是原罪”,以及从老祖宗那里流传下来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固然,我们不能苛责那些没有拿到金牌或者说发挥失常的运动员,但是这些运动员作为人类天赋、刻苦和训练站在顶峰的精英,苦练十载和全世界高手决战光明顶,你和他们说“金牌不重要”、“成绩不重要”?这不过是庸人的意淫罢了,事实上没有那股子不服输、为了胜利和自己死磕的劲儿的人,根本站不到奥运赛场上。
本届奥运会为什么到了最后两天热度不减反增,甚至最后一天当中国队比完了所有赛程,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去看没有中国队参加的女排和女篮决赛?
当然是因为金牌榜上中美两国白热化的争夺和最后一两块决胜负的悬念啊!
抛开背后的大国竞争隐喻不谈(光这一点就够刺激),这种你追我赶、极限博弈、不到最后一秒都有奇迹发生的争夺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啊。所以中国女排的2-0到3-2的翻盘和刘国正大战金泽洙才成为人们集体记忆的经典。
图片
挽救7个赛点最终胜利的刘国正,虽然从未成为国乒“领军人物”但贡献了史上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大家内心深处本能地喜欢看运动员拿金牌,并为此热血沸腾,但总有声音暗示你“这种想法是偏激的、狭隘的、不对的”?所以你只能掩藏起部分的快乐,和别人一起进行政治正确的找补?
这里就要引入“新闻学魅力时刻”了,所谓“议程设置”就是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以及谈论的先后顺序。一次次奥运会正是有一只无形的“反思”大手,让中国人在开心快乐地享受竞技体育时泼冷水,规训你“这没什么可高兴的”。
另一个永远在耳边提醒你反思的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所谓“举国体制”就是批判中国为了功利的目的(“唯金牌论”),集中所有资源培养训练“运动员苗子”,就为了“为国争光”——言下之意,用“举国体制”得到的金牌不值得自豪,含金量没有“外国”的高。
如果我们抛开这些年媒体给我们套上的反思枷锁,用外国人(比如一直渴望金牌的印度,或者那些得了金牌,国王和交响乐团都到机场亲自迎接的欧洲小国)的视角看,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儿吗?有什么可羞耻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科学选材不分贵贱,不正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吗?
对“举国体制”的批判其实暗含了两个潜台词,第一,发达国家运动员都是自己花钱训练,自己找赞助商,不花纳税人的钱;第二,人家都是业余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纯粹为了享受比赛,其实都是学生和职员什么的,而中国高水平运动员都是“体育做题家”,赢了也正常。最后,往往还要再带一个“灵魂之问”——这些中国擅长的金牌项目毫无群众基础,干脆取消算了,有这个经费发展全民体育,增强全民身体素质不好吗?
这几点早已被驯化得全民认为理所应当的“共识”经得起推敲吗?
第一,自己花钱训练真的比国家集中选材公费培养更高级吗?这意味着像全红婵朱婷这样的顶级天才会因为自身物质条件而永远无法进入竞技体育这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只能小小年纪和大部分人一样外出打工、蹉跎医生。而大量的优质资源则会倾斜向那些没有多少天分、但有经济实力和资源的人身上,让体育为他们本就丰富多彩充满选择的人生贴金而已。
体育的魅力不是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有多高、“家世背景”有多牛,而是那些万里挑一的天才身上象征着人类巅峰的迷人天赋。
图片
全红婵与谷爱凌,两种不同“体制”下走上体育巅峰的女孩
第二,外国运动员都是学生和职员,业余练练的吗?这年头还相信这个的是有多没见过世面!那些大学生和职员,本质上和我们的体育生保送渠道是一样的。今年射击冠军黄雨婷那个“老师没给我布置暑假作业”咋没见你们拿着这个点大吹特吹?
第三,谁告诉你“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是非此即彼、有我没他的关系?这完完全全是相互独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成就的赛道。
当中国经济落后,为了脱贫和温饱而挣扎时,即使放弃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依然发展不起来;而今天,中国人的物质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全民健身早已遍地开花,不仅是乒乓球、羽毛球、马拉松、拳击、篮球这些项目的训练馆遍地开花,人们愿意花不菲的价格请教练训练,就连举重、射击、马术、攀岩、击剑这些原本被视为“小众”的项目在大城市也早已不小众了。
图片
中国的民间马拉松运动早已是“人满为患”IC Photo
但老百姓花钱练体育是为了放松、解压、健身、装X,和奥运会级别的竞技体育没有啥关系,不仅水平完全不是一个次元,就连资源也不会占用,甚至相互促进——大众体育基础提高了,人们就更愿意让孩子们去朝着专业训练的方向发展,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让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更有商业价值;而竞技体育搞好了,才能为大众体育提供大量训练有素的专业教练和从业者。
再者说,所谓“没有人玩”根本就是伪命题,被认为是“中国玩得太好别人都不玩”的乒乓球是全世界普及率最高的大众体育运动,比马术、水球这样的项目不知普遍到哪里去了。
这届奥运会一个很大的贡献便是让这些长久以来慢性PUA中国民众的“议程设置”逐渐失去了市场,这既是由于实力的增长让中国人更加自信,更加愿意享受体育本身的乐趣,而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更是因为某些“两面人”戏剧性的翻车,让大家清醒了过来——原来带节奏的人都是这副嘴脸啊!
4.当“河殇一代”遇上“少年中国”
或许是这届奥运会中国着实被西方国家吃相太难看的围剿逼到了墙角,看着本该为自己的运动员争取权益却尸位素餐、长他人威风、甚至就差里应外合的所谓“清醒的精英”分外可憎。
体育局的袁某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挖出来,然后在全网吃瓜群众的注视下一条条清空自己的微博,接着被港媒拱火,最后被主管单位发文调查。关于此人的事迹和背后现象的分析前段时间讨论挺多了,在此不赘述。之所以一个个案可以在民间舆论引发如此大的回响,无非是在新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对这种身上有着浓浓“河殇一代”烙印的体制内两面人的深恶痛绝。
偏偏和这些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年轻运动员们,他们是多么地鲜活、漂亮、健美、自信,朝气蓬勃又锐意进取。这几届奥运会可以说每一次都是一场大型的民间自发“造星”运动,可以说无论是每一届奥运会我们遇上多少遗憾和糟心事儿,看着这样一群美好的灵魂与肉体,都能让人情不自禁地嘴角上扬。这些中国少年越是美好,越是让人充满了希望和正能量,越让我们见不得他们受一点儿委屈。
说到真正具有当代意义上的奥运会“造星”,最早大致可以追溯到伦敦奥运,那时正是web2.0社交论坛方兴未艾。一篇标题带有“新鲜肉体”、目标瞄准欧美运动员(跳水、体操和游泳是重点关注对象)的帖子在天涯论坛(当时的话题流量王者)上流传,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个帖子正是今天一个常用词汇“小鲜肉”的发源地。再到里约奥运会,各种糟心事围绕下观众继续要一些运动员提供的“人设激励”,乒乓这一原本非常“体制内”的运动因为其光辉的历史传承和稳定有安全感的成绩保证担起了这一职责。
图片
那年夏天,里约的“国乒三剑客”成为永远的回忆
那一年,因为一个平平无奇的挂浴帘短视频,“龙獒蟒”组合横空出世,最后横扫一大片,连带着邱贻可、王励勤、孔令辉、张怡宁、陈玘等等被深度挖掘,并用饭圈模式自发包装,连带着外协的福原爱、石川佳纯也吃到了红利——每一个视频都有新的惊喜,再结合当年刚兴起的直播,俨然一个顶流偶像团体成团出道。当然,饭圈化之后数年沉浮,到了本届奥运会已然物是人非,一地鸡毛,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虽然乒乓球饭圈的故事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本届奥运会上的新晋偶像又有着不一样的特点,那就是已经冲出中国、走向了全世界星星眼观众的心里:把游泳赛场走出巴黎时装周气场的覃海洋收获了一众欧美粉丝;拥有“美强惨”属性凄然一笑的张博恒迷倒了一群樱花妹;羽毛球的王昶在东南亚拥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还有散发着健康女性审美和体育精神的郑钦文和张雨霏……
当然,更多的运动员因为自己的内在魅力:盛李豪极品i人举重若轻,全红婵拒绝爹味轻松拿捏,陈艺文昌雅尼姐妹情深震惊隔壁,龙道一地上跳水地下rapper,潘展乐少年锐气告到中央,李雯雯可爱无敌熊猫宝贝……他们的样子是千变万化各有不同的,但每一种都是中国少年最好的模样。哦不,用今年巴黎奥运最流行的词就是——松弛感。
图片
征战巴黎的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这群年轻人,利用奥运会的天然聚焦力在客场让世界人民完成了一场“Travel China”——打破了人们觉得中国运动员“古板、压抑、没有自由、没见过世面”的形象,让更多人发现,今天的中国青少年可以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健康、最时尚、最个性张扬的少年,未来由他们运行的中国也将是勃勃生机、令人神往——美好的人,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沉醉的东西啊!
5.下一届,洛杉矶,会怎样?
中美在最后几天的金牌之争之所以让两国网友(有一说一,中国网友会更在乎一点)悬着心,一个公认的原因就是大家都默认把奥运会上国家之间的体育竞技,当成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缩影,更夸张点说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当今国家之间的竞赛,还有什么比中美两国的博弈更让人关注、影响更深远的呢?
虽然大家都爱在金牌榜上看“逆袭爽文”,但最后一天的较量最后还是以打平收官。虽然是40:40,但中国作为后起的上位者只要冲就行了,而美国作为守擂者考虑得就很多了。可想而知,这一届都搞成了这样,下一届可是美国自己的主场,东道主优势+功利性的项目增减+各种已知未知的盘外招,是不是这一届的极限“拉锯战”注定成为绝响,下一届我们又得过得很憋屈呢?
那可是2028年,距离今天的世界长达四年,所以,谁知道呢?
图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