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30年 从心出发 | 他们的名声被农牧民口口相传

4月初,记者跟随广州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踏上了前往波密县周边多个村镇进行义诊的路途。从县城出发,车子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倾多镇栋曲村尼玛顿珠的家中。一进院子,尼玛顿珠一家就热情地为到访的每个人献上洁白的哈达。在他们眼中,这些来自广州的医生既是尊贵的客人,更是儿子的救命恩人。

主动下乡“找病人”,将资源尽量下沉,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为波密县人民医院建立急救体系、微创诊疗中心和消化内镜中心;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传帮带”,为本地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广州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名声在波密县的大镇小村甚至茶馆里口口相传。

一次下乡筛查让小尼玛顿珠的人生有了转机

“几个月没见,小尼玛顿珠长这么高啦!”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援波密县卫健委副主任、援波密县人民医院院长、广州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占华剑一边说,一边抱起活泼的尼玛顿珠。接着,他与随行的医务人员一起,仔细检查尼玛顿珠的身体。尼玛顿珠胸前一道长约10厘米的手术疤痕,蕴含着一段让人感慨的记忆。

“2017年,他从出生3个月开始,就一直咳嗽。当时我们去县医院看,医生说没什么问题,但孩子的症状一直没有好转,我们就辗转去了林芝市人民医院,那里的医生告诉我们‘孩子病得很重,快不行了’……”尼玛顿珠的妈妈扎西卓嘎回忆到这里,不禁哽咽了起来。

当时,孩子被诊断出严重的先心病。由于他病情严重,即便到了拉萨,仍有多家医院不敢接收。因为孩子年龄太小,也没有医生敢冒险为他做手术。一家人只能回家,吃着藏药维持,等待手术的机会。

“去拉萨看病那次是最难的,我们在外面待了两个多星期,身上带的六万多块钱都花光了,当时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说到这里,扎西卓嘎红着眼圈告诉记者,“他生病的这四五年时间,我们一直在借钱看病,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但从没想过放弃。”

图片
医生来到尼玛顿珠家,对孩子们进行身体检查。(左二为尼玛顿珠)

2021年,占华剑带领“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来到波密,下乡筛查时发现了当时已被登记在册的尼玛顿珠。“这是罕见的右位心。我们发现后,立刻为他争取了去广州做手术的机会,并且通过基金会等相关救治渠道,帮助他们减免、报销医药费和来回路费等。”占华剑告诉记者。

“广州的医疗专家过来看过之后,说可以做手术!2022年春节,我们一家人赶到了广州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协调好的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手术非常成功。”扎西卓嘎告诉记者,儿子从ICU出来的那一刻,对着自己笑了,自己那颗悬了近5年的心终于落了地。

“术后,他在ICU待了十天,才度过了危险期。我们就在ICU门口一刻不离地守了十天。后来,我们才知道,在ICU住一晚上,要一万多元。当时第十批广州援藏工作组经过协调,帮我们把这些费用全部免除了。”扎西卓嘎眼中含着感激的泪水,“术后恢复期,广州援藏工作组组长李明和广州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医生经常来看孩子,给孩子买书包和玩具。”

离别前,尼玛顿珠和占华剑在小院里踢起了足球。寒冬正随着冰雪一同消融,这座群山环抱的农家小院宁静祥和,院子里的桃树纷纷抽出新芽,迎风奔跑的小顿珠也将如那株“西藏桃”一样,在春光下“拔节生长”。

图片
援藏医疗队李竞雄医生(左二)和熊璐医生(右一)为本地医生央金(左一)讲解新生儿的检查要领。

“病人找医生”变成“医生找病人”

医疗队每次下乡义诊,首先会联系镇上的卫生院和各村的村医,大家配合,利用一周时间,走遍全镇所有的村子,为当地农牧民进行健康体检,包括“两癌筛查”、腹部B超检查、先心病筛查等。医生还会走进学校,检查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筛查脊柱侧弯等疾病。

“这几年我们在转变观念,从‘病人找医生’变为‘医生找病人’,也就是说,医院不再单纯等着病人上门,而是通过医疗队主动下乡筛查病人,将资源尽量下沉,争取在县人民医院就能解决问题。”占华剑告诉记者,在筛查中发现问题、而后因医疗救助重获新生的患者不胜枚举。

“即便这些患者散布在各个村,前期通过下乡筛查,也能够把他们一个个‘找出来’,从而降低治疗难度。我们希望患者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比如普通的阑尾炎,腹腔镜下手术就能快速解决;如果拖到坏疽性阑尾炎,甚至穿孔,那救治难度就很大了。我们要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占华剑说。

在下乡义诊的过程中,医疗队还会对农牧民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广州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和波密县人民医院的名声在各个乡镇,甚至附近的茶馆里口口相传。”医疗队员对记者如数家珍:主动前来消化内镜中心做胃肠镜的人多了,妇产科做了近年来第一例无痛分娩。2023年,门急诊量比上年增长了50%以上,2021年的手术量还只有两位数,去年增长到近400台。

据占华剑介绍,医疗队进驻波密县人民医院以来,建立了急救体系、微创诊疗中心和消化内镜中心。医疗队还在前几批医疗队支援的基础上,与林芝市人民医院一起建立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重症孕产妇中心、重症新生儿中心、创伤中心五大中心快速转运机制,多部门联动进行快速处置。

人才培养也是关键。为此,医疗队从“请进来”“送出去”两方面开展“传帮带”工作,一方面,每一名医疗队员与本地科室骨干双向选择,进行师徒结对,另一方面,把本地优秀骨干力量送往广州进行培训。

广州援藏工作组组长、波密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明表示,希望在本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立得住”的医疗队伍,未来援藏专家更多是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让本地骨干人员主导开展医疗业务工作,从而支撑、带领整个医院的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陈浩、高凯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