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195】重谋更重义的“造反”军师竹中重治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乱世出枭雄。日本战国时代的豪杰往往和刀光剑影挂钩,一战成名的名将比比皆是。相比丰臣秀吉等一众叱咤风云的武将,“智”取天下的日本古代谋士凤毛麟角,但也不乏自己的“诸葛亮”。论谋,竹中重治首当其冲。
竹中重治的父亲是美浓国斋藤家族的家臣竹中重元,也是当地大御堂城的一城之主,位于今天岐阜县揖斐郡大野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贵为一城城主之子,竹中重治也展现了该有的担当和天赋。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关于他的外表容貌,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兼小说家小濑甫庵在《太阁记》中描述他为“容貌如女”。对这样的描述,后世却有了两种不同的解读。一种认为竹中重治是美男子,外表俊灵。另一种则认为竹中重治柔弱如女性,这也让世人对这位享誉战国的智者的真实容颜平添了几分历史的风趣。
图片
几经战事后,1560年,16岁的竹中重治子承父业,在当地菩提山城称主,继续侍从美浓国国王斋藤义龙。斋藤义龙或许不太被人所知,但他的父亲却大名鼎鼎,便是以下克上登上权力宝座的斋藤道三。这对父子也因反目成仇最终儿子把老子拉下马,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唏嘘的一笔。1561年,也就是竹中重治成为菩提山城城主之年,斋藤义龙突然死去,年仅14岁的斋藤龙兴继位。或是得到了城中易主的消息,织田信长伺机向美浓发起进攻,即“森部之战”。虽然损失惨重,但斋藤家族并无亡国之危。这时候美浓国的命运,正被一君一主所掌握。
斋藤龙兴和他的祖父、父亲不同,是一介昏庸之主。任人唯亲,治理无方,贪图酒色,导致像明智光秀等有才的家臣纷纷弃之而走。相比之下,竹中重治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忠诚度,并未转投他主。这样的为臣之道,在日后的政变中也看得出来。也正因为竹中重治,才让斋藤家族在织田信长的猛烈冲击下暂时得以保全。被后世所津津乐道的,便是竹中重治与织田信长的稻叶山城之战的对决。“森部之战”数月后,织田信长向稻叶山城发起进攻,竹中重治以闻名历史的“十面埋伏”予以痛击。这使我想起中国三国时期的程昱,向曹操献计“十面埋伏”而灭袁绍。如此,历史的相似是何等的奥妙!不仅如此,1563年,织田信长再度来袭的“新加纳之战”中,竹中重治再次展现高超的军师谋略,以伏军成功击退近2倍数量的敌兵,让织田信长望城兴叹。经此战役,外界对竹中重治的评价,越来越从“武”走向“文”,走向“谋”。
图片
斋藤家族虽有“两把刷子”,但能和“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比高下,在我看来,作为辅佐的竹中重治让“谋事在人”体现得淋漓尽致。遗憾的是,尽管“功高盖主”,但竹中重治并不受这位庸君重视,在国政中反遭排挤,还受到不少职场的羞辱和蔑视。眼看“国将不国”,而斋藤龙兴却不思进取,竹中重治一气之下,干了件惊天动地的事,那就是政变。1564年7月,竹中重治仅以17人用计夺取稻叶山城,并迫使斋藤龙兴弃城而逃。夺城之举,成为日本史学家研究最多的历史事件之一。最受关注的,是竹中重治在这场特殊的军事行动后的个人选择。夺城而不卖主,竹中重治对以“分一半”为条件提出纳城要求的织田信长未予理会。夺城而不争权,竹中重治用这样的“逼宫”只为达到促使斋藤龙兴悔改的目的,最终还是将城池“物归其主”。这也让我想起日本历史学者小和田哲男的《战国 忠义与背叛的作法》。此时的竹中重治,仿佛用实际行动掀起这样一场灵魂的拷问。竹中重治选择暂时归隐,但城池失而复得并没让斋藤龙兴清醒,后者的腐败加速了美浓国的衰落。
可幸的是,贤者惜才、识才、护才。目睹竹中重治的足智多谋,作为“说客”的丰臣秀吉以“三顾之礼”将这位韬略天才纳入帐下。如果没有这样的伯乐,或许也不会再有日后扬名日本的竹中重治、黑田孝高“两兵卫”。这,也可称得上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卧龙”与“凤雏”吧。竹中重治从斋藤家族走出,走进丰臣家族,不得不说是历史赋予他的一种“弃暗投明”的命运吧。
忠义二字,对古今之人而言都是立身之本。竹中重治,被日本人称作“今孔明”,意为当下时代的诸葛亮,除了谋,更有义。(2024年8月17日写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CPISODE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