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读书是一种滋养

“上海的读者既热情又得体,素质高,爱看书又懂书。上海书展是最好的书展!”昨天,作家、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刚刚结束在日本的学术活动,匆忙赶来,同本报记者谈起上海书展,“直球”表达自己的赞赏与青睐。
祝勇是上海书展的老朋友,“有一次,我在书展看到严锋正为读者签名,我走过去和他打招呼,有读者客气地问:你是祝勇老师吧?我吃了一惊,我戴着口罩竟然还被认出来了!上海的读者真厉害,读了书,还了解书的作者。”祝勇是纪录片导演、作家、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身份多元,倾注精力和心血最多的,当然是故宫。他书写故宫的文字总是有着独特的体悟。《故宫六百年》《故宫的古物之美》……多年来他出版了二十余部有关故宫之作,一如他的一本书名——《在故宫写世界》。
图片
看文物,是滋养。祝勇认为故宫热是好事,但不能拿宫斗剧对照历史。有人带着宫斗剧的情节到故宫“打卡”,问某某妃住在哪个宫,乾隆有多少个媳妇。“这是猎奇,不是文化。大众可能不了解,所以需要我们做研究的人写书,让大家知道什么能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祝勇每天白天写作两三个小时,脑子里同时有几个作品构思,哪个成熟了就写哪个。长篇小说《太和殿》第一、二部已完稿,在付印之前被他召回,继续打磨,将于秋季出版。第三部已在创作中。
祝勇说,在网络发达、短视频时代,尤其需要写作,需要书籍,书籍是最可靠的。他还关注到文化断代的迹象,感慨道:“有些年轻人不看书,非常可惜。那些学养深厚、有风骨的宝藏前辈,他们不知道……所以,需要阅读,读好书。我认为上海书展品质高,还因为它不唯流量,好书多,是为真正的读书人办的展。”
今天下午,祝勇在展览中心中央活动区举办新作分享会。他的新书分别出自三家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带来《祝勇著述集》《祝勇文学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带来《故宫文物南迁》,三联书店带来《故宫建筑之美》,结果读者便有了“三合一”福利,这是祝勇遇到的第一次,也是上海书展鲜见的。
图片
祝勇此次接受晚报采访也是作者与编者的见面。他高兴地说:“我是新民晚报的老读者,副刊‘夜光杯’名家作品多,对我影响大。去年底故宫博物院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国宝的长征》展览,我在展览开幕式上的发言《故宫前辈的两个“极端”》在今年1月夜光杯上发表了,特别高兴。因为故宫文物南迁曾途经上海,在上海驻留过,我的相关文章在时间长河中留下小小的痕迹。”他还表示:“新民晚报9月将迎来95周年,明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这两个百年老字号在历史上发生过很近的渊源。希望以后在新民晚报发表更多的作品,继续介绍故宫,表达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新民晚报记者 郭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