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对中国人而言,几乎等同于“家”,成为稳定生活的一种象征。当下的年轻人关于“房子”将生发出怎样的故事?作家陈仓的最新长篇小说《浮生》就围绕着一对年轻人在上海买房、安家的故事展开。8月17日,陈仓携新作《浮生》做客上海书展,与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赵丽宏,诗人、文学批评家木叶展开对谈。
△ 分享会现场(左起:本书责编、主持人孙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赵丽宏,诗人、文学批评家木叶,本书作者、作家陈仓)
今天,人们如何处理人生、安顿灵魂
陈仓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偶然之下,进入上海某家报社工作,自此开始了“沪漂”生活。刚到上海时,陈仓无着无落,历经一番曲折后,他终于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买房之后,我才真正觉得上海是我的家”。这段经历也影响了他,并成为他写作《浮生》的情感来源之一。
《浮生》原名《亲爱的房子》,从“亲爱的”这个词不难看出人们对房子复杂的感情。为何书名后来改成了《浮生》?陈仓表示,《浮生》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短暂而虚幻的人生,因为这本书讲述了一对小青年在上海打拼、买房、安家的过程;其二是像浮萍一样的人生,“在这个移民时代,很多离开家乡的人,就像浮萍一样漂浮着生活。”
房子固然重要,不过在陈仓的小说中,房子也仅仅是一个舞台,他希望通过房子呈现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况,“表现年轻人在当下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
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坚守人性的高贵和美好
赵丽宏阅读《浮生》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浮生》延续了陈仓作品一贯的特点: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浮生》是一部充满细节、非常有生活气息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上海现代生活的状况。热气腾腾的生活中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读者会觉得非常真实,而且陈仓的小说从头到尾没有空话,都是人物遭遇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细节。”赵丽宏觉得,这种真实来源于陈仓扎实的生活经历、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阅读的基础。
真实生动的书写之外,陈仓并没有局限于事件描写,“陈仓在书写中坚守着人性的美好、真诚、善良,小说中的主人公哪怕面对丑恶和诱惑,哪怕面对喧嚣,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高贵,尽管保持高贵的代价是遍体鳞伤,但心中的美好依旧没有被玷污或扭曲。”赵丽宏表示,《浮生》能够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写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打动他的地方。
赵丽宏还谈及了他与陈仓的一段往事。十几年前,赵丽宏担任某诗歌大赛的评委,他在一堆废弃的稿件中发现了陈仓的参赛作品,并力挺陈仓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正因为这次获奖,一直为生存而奋斗的陈仓,又坚定了写作的信心,开始文学创作。赵丽宏表示,他非常高兴地看到,这十几年来,陈仓一直行进在文学的道路上。
木叶谈到,陈仓得益于媒体人的职业身份,对社会现实有着不一样的敏感,并写进了小说之中。在他看来,《浮生》是一部有着作者抱负、完成度不错且厚重的长篇小说,从房子指向生存的根本,并通过一个点、一个事件,指向一个时代。木叶表示,他还在《浮生》中,读到了有情和无情,“当我们谈有情与无情时,其实就是在谈我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存,你可能爱一个人、可能想做好一份事业、可能想完成自己的理想,但你始终要知道人是有限的。有限之身如何面对无限的世界,其中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去思考。”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垚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