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琦
图片来源:图虫
“光学镜头龙头企业”的业绩开始慢慢回暖,但还没有达到让投资者惊喜的地步。
近日,联创电子(002036.SZ)披露了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6亿元,同比增长17.52%;归母净利润约为-0.6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1亿元。
尽管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是联创电子历年以来的中期最高营收,但是净利润延续了此前的亏损态势。更为令市场担忧的是,联创电子持续增长的资产负债率,以及不断下降的短期偿债指标。
光学产品营收占比逐年提升
资料显示,联创电子成立于2006年8月,并于2015年12月在深交所借壳汉麻产业登陆资本市场,公司目前业务主要是光学产业和触控显示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慧家庭、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4年上半年,联创电子49.36亿元营业收入中,光学产品贡献21.5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3.71%;触控显示产品、应用终端、集成电路及其他业务分别贡献11.73亿元、12.76亿元、3.29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3.76%、25.86%、6.67%。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光学产品不仅贡献了联创电子逾四成营收,在营收占比上也是首次超过触控显示产品。
2016-2021年,光学产品的营收占各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6.32%、12.88%、13.80%、20.97%、20.77%、25.28%,同期的触控显示产品的占比分别为46.83%、35.48%、49.70%、54.33%、34.19%、46.84%。
到了2022年,光学产品与触控显示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2.04%、32.70%;2023年差距持续缩小,前者占比31.45%、后者占比31.54%。
对此,联创电子在2024年半年报中指出,目前车载光学产品市场潜力大、客户布局持续深化,手机镜头和手机影像模组市场持续回暖,2024年上半年车载镜头和车载影像模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手机镜头和手机影像模组的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盈利方面,联创电子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延续了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的亏损状态。
分季度看,2024年第一季度,联创电子的营业收入为24.65亿元,同比增长25.93%;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88亿元。第二季度,联创电子的营业收入为24.71亿元,同比增长10.21%;归母净利润为0.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环比均出现上涨。
8月16日,联创电子方面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的亏损“主要是2024年一季度亏损较大,2024年二季度公司已实现了单季盈利。”
上半年流动比率降至0.84
除了上半年净利润亏损之外,联创电子的负债总额近年来持续上升,资产负债率也居高不下。
2016年年末,联创电子的负债总额约为20.81亿元。到了2022年年末,公司负债总额突破百亿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联创电子的负债总额约为129.54亿元。
Wind数据显示,2016-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联创电子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3.83%、57.57%、66.79%、71.99%、66.30%、68.56%、69.37%、76.72%和79.19%。
图片来源:Wind
从短期偿债的角度来看,自2016年至今,联创电子的速动比率从未高于“1”,且面临现金流紧张的局面。
图片来源:Wind
例如,2016年年末,联创电子的货币资金为4.38亿元,短期借款为9.1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0.51亿元;同期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分别为1.12、0.77和0.28。
截至2024年6月30日,联创电子的货币资金为21.04亿元,短期借款为41.0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4亿元;同期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分别为0.84、0.64和0.24。
那么,联创电子是否存在短期偿债压力呢?
对此,联创电子方面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电子行业的复苏,公司的经营情况正在向好,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整体波动较小,且公司2024年二季度实现了单季盈利,全年争取实现营收120亿元,力争扭亏为盈,整体来看公司不存在短期偿债压力。”
至于公司较高的借款,联创电子方面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借款主要用于支持公司产业的扩张,“如光学产业尤其是车载光学光电子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近几年的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比较大,目前公司车载光学产业已成功成来全球头部供应商之一;2022年、2023年度和2024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为正,随着公司应收账款不断回笼,公司现金流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公司与主要银行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充足的授信额度,亦能够为公司提供现金流。”
8月16日,联创电子以上涨1.65%报收6.77元,公司市值约为72亿元,年内市值蒸发约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