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实习生张鹏举、通讯员刘雅进)“如何在城市中潜移默化增长全民生态保护意识?”8月15日,武汉市首发7条城市绿标,覆盖包括校园、公园、湿地、山地、环保公共设施、绿色企业等100余个点位,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绿色脉搏和肌理。
“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2022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突出阐述了武汉的生态特色,这为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启发。武汉市发挥城市与生态资源一体化的优势,整合市内现有的各类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通过推动原有特色三大生态环境开放项目的“迭代升级”,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场景,推出一批“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生态网红打卡地,拓展一条生态修复绿色版图线路、一条城市公园绿色版图线路、一条高校展馆绿色版图线路,让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更宽更广更实。
“将从构建体系、发掘特色、智能互联、整合资源等方面着手。”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城市“绿标”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民生态教育的重要平台。
七条城市绿标包括:
美丽学校逐绿之旅
美丽校园,一步一景。打造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间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让绿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全社会共同践行绿色生活生产方式。
打卡路线:东西湖区常青树实验学校生态馆—硚口区红旗村小学低碳馆—江汉区华中里小学湿地馆—江汉区大兴路小学红领巾观测站—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动物园—洪山区第一小学蜻蟌主题生态馆—洪山高中蝴蝶馆—东湖风景区华侨城小学东湖生态文明教育馆—新洲区涨渡湖小学标本馆。
游学兼顾乐趣之旅
走进科研院校,了解环境监测、动物植物、自然地貌等,从小视窗中感受大生态,通过实地观察、互动体验、科普介绍,在心底种下科学求知的种子。
打卡路线:江汉大学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实验室—湖北大学蝴蝶馆—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绿色驿站—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武汉大学标本馆—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博物馆—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武汉工商学院环境科技博览园。
环保邻居探秘之旅
垃圾焚烧“变废为宝”、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一滴污水“神奇变身”,通过眼见为实的体验、脚踏实地的参观、寓教于乐的互动,探秘身边的环保好邻居。
打卡路线:汉西污水处理厂—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武钢文化旅游区—武汉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北湖污水处理厂—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
生态修复添绿之旅
昔日“灰天泥地”,如今“蓝天绿地”。
打卡路线:武昌生态文化长廊—马鞍山森林公园司法生态修复基地—光谷二妃山公园—光谷黄龙山公园—光谷生态大走廊—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经开区龙灵山生态公园—汉阳张之洞体育公园—硚口汉江湾体育公园。
江滩碧道吸氧之旅
长江东去,汉水西来。绵延两江四岸的百里江滩不仅是蓝绿交融的滨水空间,还是守护城市的“生态岸线”,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民乐园。
打卡路线:汉南江滩—军山江滩—沌口江滩—杨泗港都市T台—汉阳江滩—汉江江滩—汉口江滩—谌家矶江滩—青山江滩—月亮湾城市阳台—洪山江滩碧道。
生态人文体验之旅
绿色、科技、文化!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通过“沉浸式”体验,“零距离”互动,感悟生态人文底蕴,触摸科技智慧脉搏,与绿色未来对话,携手迈向诗意远方。
打卡路线:戴家湖公园—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紫阳湖水生态馆—大禹治水神话园—武汉科技馆—武汉节水科技馆—解放公园湿地科普馆—园博园长江文明馆。
滨水湿地畅游之旅
云水相依,湖山相映;相携相融,和而共生。湿地,不仅是“诗地”,更是“候鸟天堂”,拥抱大美湿地,畅享亲水之趣,观赏湿地之美,赴一场与大自然的约会。
打卡路线:沉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桐湖省级湿地公园—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涨渡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安山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重要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