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开展“多彩自然 探寻武夷山”和“拾趣自然 湿地同行”湿地自然教育活动

为引导青少年了解江西湿地文化、认识湿地物种、探索生物多样性,8月1日至16日,江西省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心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开展“多彩自然 探寻武夷山”和“拾趣自然 湿地同行”湿地自然教育活动。江西省160余名青少年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和江西湿地自然教育基地,探寻鸟类踪迹,探索武夷山和南昌湿地植被,探秘昆虫及两栖爬行动物世界,体验植物拓印“非遗”文化,制作植物标本,发现湿地植物的生存智慧。
图片
在鸟类观察环节,青少年学会使用望远镜拉近人与鸟儿的距离,耐心观察、分辨林鸟与湿地候鸟,通过放大镜观察鸟类羽毛的结构,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旗舰鸟类的特点及生境,学习白头鹎、斑鸠、池鹭、夜鹭和小白鹭等鸟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丰富生物多样性知识,进而增强了爱鸟、护鸟的意识。
图片
在植物观察环节,青少年通过眼看、手触、鼻嗅等方式探索森林与湿地典型植被的不同之处,加深对森林与湿地两大生态系统的认知。在武夷山,穿越狭窄的山间小径发现了垂挂在长藤上的中华猕猴桃、垂直向上生长的毛果枳椇等,在山涧溪流边观察到随着溪流摆动叶片的菖蒲、在岸边自由生长的银叶柳等。在南昌,学习“孑遗物种”苏铁的生存策略、体验荷花叶脉相连的内部构造、发现植物为防止昆虫啃食而产生香味和毒素的生存原理,以及人类如何利用植物的香味制作出樟脑、香水、精油等生态产品。
图片
在夜观环节,青少年体验了夜色下不一样的湿地和森林。在手电筒的光晕中,黄岗臭蛙、黑斑肥螈、崇安髭蟾等神秘的湿地生物,一一浮现眼前。在夜色下,独角仙、蝶角蛉、浮游和各种蛾类都纷纷被吸引过来,进一步提升了青少年对自然界的认知,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在植物拓印和标本制作环节,青少年或是选取心仪植物并将其拓印到帆布袋中,让它以另一种形态展现生命力,或是收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植物制作标本,通过拼接组合,将各种植物元素组成自己的大自然手工作品,进一步加深对植物茎、叶、花、果的认知。
图片
该活动是江西省2024年生态文明宣传月的一项子活动,旨在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发挥四强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这次湿地自然教育系列活动,青少年不仅收获了知识和乐趣,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之心,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