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视角解读两晋历史,沈刚《晋朝的死结》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书城举行

当晋朝突破二世而亡的历史瓶颈期后,为何又快速进入了乱局?晋朝到底有什么先天性缺陷,司马炎即使不断改制也是无能回天?皇室与士族共治秩序的产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上海书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家沈刚日前亮相上海书城,带来新书《晋朝的死结》分享及签售会。他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一同与读者面对面,解答“关于晋朝的那些事”。
图片
作为一部完整的两晋政治史读物,《晋朝的死结》多角度透视了晋王朝的困境。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出发,结合人物个案和家族研究,如司马氏篡魏、八王之乱、桓温北伐等政治事件,剖析究竟是哪些死结导致了晋王朝的衰败,并关联东汉与三国时代的历史经验,指出北朝、隋唐兴起背后的机理,揭示晋朝在中国历史上两次绝无仅有的价值。该书以简明晓畅的文字,勾勒出两晋历史演变的线索,为普通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入门指南。
在大多数读者的印象中,西晋大一统政权的崩溃要归咎于晋武帝恢复分封制度、统治集团骄奢腐朽等。但分享会上,沈刚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晋武帝司马炎是帝制历史上少有的一位仁君,他改制,希望冲破历史之规,但被历史宣告失败,这一巨大的反差背后,恰恰突出反映了晋朝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晋王朝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与现实政治操作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即系统的死结。
图片
现场,沈刚还介绍了自己历史写作的历程。沈刚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从小就喜欢文学和历史。大二时,他在《萌芽》杂志上发表了小说《别了,十八岁》,获得“萌芽”文学奖。毕业后,他做过杂志、报纸编辑,后来离开媒体,文学写作没有继续,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历史阅读的热爱,20年过去,现在重新拿起笔现做,我年纪很大,但是还是一个新人。我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历史学者好朋友的帮助”。此外,沈刚也认为,在媒体领域工作的经历,让他的历史写作有了不一样的视角。“如果我当年走上专业的历史研究之路,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又是另外的样子。”
图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赵运仕评价:“最近几十年,历史观的多元化趋势、历史表达的个人化色彩越来越明显,除了历史学家,许多历史爱好者也在努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范式来阅读和写作历史。《晋朝的死结》用一种传播学的理论、新闻学的视角,构建了作者自己阅读和写作历史的范式,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带我们去看待晋朝兴衰的真相。”(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