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周光召院士1929年生于湖南宁乡县(现为宁乡市),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杰出的创造性成果,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周光召曾说,“我们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愿意放弃自己多年的研究工作,改行从事国家急需专业,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而在他的家乡湖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湖南光召科技奖为湖南省最高综合性科技奖,湖南师范大学开设有“周光召班”,每年面向物理学专业新生选拔30人,实行高规格、精品化的培养。
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祖国
周光召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
有关周光召在我国核武器研制和核工业发展道路上所做具体贡献的资料少之又少,不过在中南大学2001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开幕式上,周光召在发言中,对此进行了回忆。
1957年春,周光召被国家派往莫斯科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在莫斯科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周光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著名的“粒子自旋的螺旋态”理论,又提出弱相互作用的“部分膺失流守恒律”,直接促进了流代数理论的建立。他的名字从此蜚声中外。
1959年至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拒绝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并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带走了图纸和资料。
当时在位于苏联杜布纳的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粒子物理研究的周光召得知这些情况后,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回国从事原子弹研究。
周光召在致时任二机部部长的决心书中写道:“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我愿意放弃自己做了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改行从事国家急需的工作,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1961年,周光召启程回国,抵京后被安排到当时的二机部北京九所工作。作为理论部副主任,他辅佐邓稼先突破原子弹原理,领导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开始了长达19年的“秘密工作”。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周光召曾连夜送上“定心丸”。
1964年10月15日深夜,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预定时间已不足24小时。一封来自罗布泊试验厂的急电对原子弹的设计提出了疑虑。上级希望负责核武器理论物理研究的周光召等人做一个认真的估算,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周光召和同事们紧张运算了整整一个夜晚,次日上午,将一份联合签名报告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报告认为,经计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可能性超过99%。除了一些人为不可控制因素,原子弹的引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报道说,正是因为这份报告,周恩来总理正式批准10月16日15时起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0月16日下午,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跨入有核国家行列。
杨振宁曾说:“光召兄的回来,使得中国1964年爆第一颗原子弹(比预想中)早了一两年。”
周光召自己却说: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在中南大学举行的上述开幕式中,周光召语重心长地教诲广大研究生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以平常心对待功名,始终不自暴自弃;要有爱国热情,时刻准备为国家、民族的昌盛献身;要注重团结,加强交流,一方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要会交朋友,广交朋友,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在谈到创新时,周光召教导说:“创新对科学进步至关重要,要进行创新一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二要有科学的自信与科学的怀疑态度。”他最后总结道:“天赋+勤奋+团结+科学的方法+平常心的心态=重大成果。”
以光召之名湖南为基础科学研究召唤光明
1988年11月30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应长沙市委、市政府邀请,在长沙市青少年宫作了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国民经济》的报告。这是他首次来到家乡长沙作报告,吸引了1000多人出席。
周光召与他的家乡湖南紧紧联系在一起。
1996年,周光召先生向家乡湖南捐赠110万元人民币,用于促进家乡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当年,湖南光召科学技术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基金会设立的“湖南光召科技奖”每2年评选1次,重奖为湖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由省政府颁发奖励决定并予以表彰。
后来,这些获奖的科技工作者中,有“杂交水稻第二人”李必湖、我国“临床细胞遗传学”的奠基者夏家辉、中国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卢光琇、“中国电力机车之父”刘友梅、中国当代优秀的轻武器设计大师朱德林、首次提出“极端制造”新概念的钟掘、车辆工程专家钟志华、桥梁专家陈政清、中国分析化学的学术带头人俞汝勤、发明了“侯氏定理”的数学大师侯振挺、我国第一台深海钻机“海牛号”发明人万步炎等等。“湖南光召科技奖”已成为我省科技奖励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极大地调动了全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从2018年起,湖南师范大学设立“周光召班”,每年面向物理学专业新生选拔30人,实行高规格、精品化的培养,旨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造就一批有志于将来从事物理相关领域研究、有潜力成为学术大师的拔尖人才,为我国著名的科研院所和大科学工程建设等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生力军。2019年,以周光召名字命名的“光召论坛”启动仪式暨首期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该论坛旨在进一步弘扬周光召先生厚德载物、求真创新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参与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培养。
2023年5月,第四届光召论坛上,由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湖南光召科学技术基金会共同开办的物理学“周光召班”,交出第一个毕业礼:首届周光召班毕业生研究生率达69.6%。
在该论坛上,湖南师范大学介绍,“周光召班”已入选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以及中科院大学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开班4年来,学生在评奖评优、创新竞赛、项目申报中表现突出,累计获省级以上奖励60余项,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科研课题130余项,并有学生(本科生)在国际著名天体物理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