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很多的俗语谚语,这其中笔者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天气的一个预兆,很多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一点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一个智慧,要知道在以前农耕时代,可是没有天气预报的,人们就是依靠这些俗语,农谚,然后观察天象,从而判断种植播种秋收的一个时间,在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以前,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即使是现在,我们观察天气预报,有的时候,都不一定准,也就是说影响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古人愣是排除万难,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而这个方法,就是依托二十四节气,以及干支历来展开的,在不断的摸索还有总结之下,然后形成了一套预兆天气的方法。
在进入农历的七月时,对于七月也有相关的预兆,尤其是农历的七月十七,俗语就有“冷不冷,就看七月十七”,明日农历七月十七啥日子?有啥预兆?
七月十七有啥特点?
它是在二十四节气,处暑之前,也就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之前,刚好是中元节之后的第二天,属于干支历当中的申月,具体的一个时间是甲辰年壬申月丙辰日。
我们一直有提到,古人观察天气的时候,很喜欢用干支历以及二十四节气来做依据,然后对其进行解读,七月十七,距离处暑还有几天,同时也不是什么传统节日,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和干支历有着很大的干系。
事实上,的确如此,书中就有记载“丙辰观定雨水”,意思就是丙日还有辰日,它是可以观察后续天气出现雨水的一个情况的。
“冷不冷,就看七月十七”,如何看?有啥预兆?
从表面的意思来看,就是后续天气凉不凉快,就要看七月十七的一个天气,此时已经是孟秋季节,什么情况会导致凉爽的情况出现呢?那就是出现秋雨,老话有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要穿棉,显然这个时候出现了秋雨,那么后续就会非常的凉快,也就不用担心秋老虎的出现。
我们再回到刚开始干支历预测天气的情况,古人是怎么说的呢?“春丙阳阳无水撒秧,夏丙阳阳干断长江,秋丙阳阳干谷上仓,冬丙阳阳无雪无霜”的民间说法。
通俗一点讲,就是丙日当天的晴雨情况,会预兆未来的天气趋势,如果丙日下雨,则四季雨水可能比较充沛;如果丙日无雨,则四季少雨多旱。这里的“阳阳”是指太阳,即晴空万里。
秋天的丙日,那么显然是符合七月十七的一个条件的,它正好就是丙辰日,也是丙日之一,如果说天气晴天,后续天气就会比较的炎热,如果这天是雨天,那么后续雨水比较的多,就会比较的凉快,也就是说处暑之后,就不会再出现高温了,但如果是晴天的话,高温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农谚有“久雨不晴,且看丙丁”,其实也是说的这个意思,当七月十七的丙日天气晴天,就预兆着后续10天都有可能是晴天居多,对于晾晒作物来讲,还是比较有利的,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天气的一个炎热,如果这天是下雨的一个情况,那么后续天气就会以阴雨为主,对于晾晒作物来讲极为不利,但是对于我们个人的感受来说,这会显得比较的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