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华服的汉服爱好者云集观澜湖新城广场。(受访者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20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榫卯拼接、蜡染共创、玻璃吹制……近日,第五届观澜湖非遗文化周圆满收官。活动期间,深圳观澜湖以“聚焦非遗国潮,惠及市民大众”为主题,面向大众呈现非遗体验、非遗课堂、非遗展演、非遗集市、非遗展览和非遗沙龙六大板块内容。数十名非遗手作人,数十项非遗公益课程、沙龙,海量文创潮品扎堆,吸引了众多暑期度假的亲子家庭前来体验观赏,掀起了一波非遗文化热潮。
文化周开幕正值传统七夕佳节。七夕又名“乞巧节”,当天,大量身着霓裳华服的汉服爱好者云集观澜湖新城广场,在印有非遗符号的长卷上信笔作画。同样吸引大众参与的还有非遗漂漆扇体验,只需拿着画笔一阵点、甩、弹再加上浸染等操作后,传统古扇上就呈现出斑斓又抽象的色块,每个作品都独一无二。近几年大火的榫卯木艺引来不少小朋友参与,几根木条就搭起能载重一人的小木桥。
此外,还有汉服走秀、客家山歌、潮州手拉坯、非遗蜡染、玻璃吹制等项目在开幕式现场一一呈现。观澜湖新城广场和手艺工场体验室内游人如织,学非遗、玩非遗、赏非遗,古韵绵长又欢乐的“七夕”从白天延续至夜晚。
非遗文化周期间,手艺工场每天都安排有非遗课堂向大众公益开放,非遗簪花、花植美学、非遗皮影彩绘、非遗藤编香囊、非遗潮州嵌瓷、澳门葡挞制作、非遗广彩、宋艺插花、港式早茶文化、蓝染国潮公仔等课程将整周安排得满满当当。同时在手艺工场2楼和3楼中庭,均设有国潮作品和非遗作品展览,游客可尽览青年手艺人将传统手艺与潮流文化进行努力融合的尝试。
艺术沙龙是每届文化周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四场沙龙场场精彩。香港非遗大红花牌配色艳丽夺目,一眼看去就港味儿十足。开幕当天,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艺会会长陆永盛现场讲述大红花牌的历史,并手把手教大家制作。同日举行的还有华南师范大学长笛教授席迪海的长笛演奏沙龙和国家一级美术师魏强带来的七夕诗词会。临近文化周结尾,主办方还邀请到非遗珠绣大师李慕诗,为游客现场展示和讲解珠绣技艺。
值得一提的是,11位来自港澳的大学生近期于观澜湖手艺工场实习。期间,大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王宁的指导下创作了以港澳为主题的蜡染艺术作品,在文化周期间向大众展出。同学们还与各导师紧密合作,策划组织了锯琴沙龙、钢琴音乐沙龙和玻璃手造节,并全程参与策划了本次非遗文化周活动。实习期间,港澳大学生一方面担任非遗助教,同时也策划视频拍摄,利用自媒体平台为手艺工场引流宣传,充分发挥了自己“两文三语”的优势。
观澜湖手艺工场负责人陈亚东表示:非遗文化周作为观澜湖近年来不断坚持举办、坚持创新的年中文化盛事,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大湾区游客前来打卡。“大众参与、连接港澳、青年聚焦、国际合作,观澜湖每次活动都会紧扣这四大理念来举办,再配合度假区整体的暑期度假安排,文化周期间我们让游客们玩得好、住得好,同时达成了对经典手作文化的优质传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