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电影市场陷入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沉寂。
大家为了求稳,一窝蜂都去拍现实题材,或者主旋律大片,又或者是合家欢喜剧。
《抓娃娃》的票房破31亿,而《逆行人生》票房达到3亿,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正因为如此,这些年,国产电影中的很多题材,却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比如说,四大名著《红楼梦》。
作为四大名著,很多人都读过《红楼梦》,却忽略了它身上的“矛盾感”。
要知道,它在全世界都拥有无数粉丝,按理来讲改编成电影,将会获得极大的关注。
可是,偏偏一到影视化,很多读者却不那么看好。
一方面,87版《红楼梦》实在太过惊艳,在观众心中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另一方面,书中所构建的世界观,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仅凭电影的体量难以表达清楚。
难度摆在那,最终造成了“无人敢拍”的窘境。
直到2023年,一则消息传出,惊动了整个电影圈。
那就是电影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放出了首支预告片,并即将拍摄完毕。
消息一出,立刻霸占了热搜。
就连央视《电影频道》都公开“点名”,亲自下场为其宣传。
没想到一年不到的时间,电影版《红楼梦》终于与观众见面。
结果,上映5天才400多万票房。
起初,七哥我以为还没到周末,所以票房还没起来。
但是,一看观众的评论,让我大吃一惊。
评论区里,几乎清一色的差评:
“四大名著是一个都不肯放过是吧?”
“早上起床看这个应该是我今年干过最癫的一件事了。”
“不要因为好奇有多烂去看!也不要为了批判去看!家长老师更不要让孩子去看!”
“满屏荒唐言,一股心酸泪。”
评论区的差评,每一条都能清晰感受到网友的愤怒。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像《红楼梦》这样的题材,即使大导演胡玫亲自出手,也是难以回天的。
说到底,《红楼梦》这块烫手的山芋,想拍好很难,想翻车却很容易。
原因很简单,想拍好《红楼梦》,有三个难题始终无法回避。
其一、《红楼梦》本身是一部残书,对于这部小说的结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所以,电影版该如何设计大结局,是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
对此,导演胡玫经过十多年的打磨,在大结局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
众所周知,剧版《红楼梦》的结局,将时代的烙印浓缩在人物命运上,让人感到惋惜。
而电影版的结局,回到了林黛玉初次进入贾府的时刻,仿佛一切回到了原点。
其二、《红楼梦》全书120回,在116分钟的片长里,电影该如何将书中的“精髓”还原,又该做怎样的取舍?
看了《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原著中的名场面,在短短2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基本上都得到了展现。
但是,由于片长实在受限,所以电影更像是一部将名场面凑在一起的作品,直接导致剧情衔接勉强,叙事节奏混乱。
关于人物的成长过程,在片中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俨然像一部宫斗剧。
全片的格调直接下降,变成了一群女人在大观园内勾心斗角。
其三、小说出场人物众多,怎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
这方面,可能是全片最大的败笔。
首先,关于电影的选角,很多观众并不太认可,甚至觉得完全比不上87版《红楼梦》。
而且,在人设方面,则是更加离谱。
比如,秦可卿的出场,竟然衣不遮体,浑身上下有了一股风尘气。
再比如,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就好像再看一部古偶剧一般,让人感觉有点狗血。
如此看来,电影版《红楼梦》,完全背离了很多观众的预期。
不过,换个角度看,对于这么多的吐槽,也侧面证明《红楼梦》的观众缘还在。
只是在改编和翻拍之前,要多做一点功课,多用一点心,多听听观众和读者的想法。
或许,只能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