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张丽娟
最近,一份VC/PE报告内容显示,7月市级地区新设基金数量Top15中,深圳以27支新设基金跃居第一位。
多位投资人向小饭桌表示,这些新设基金中大部分的资金是来源于政府引和国资,少部分来自大型上市公司。这些观点也有数据佐证。如果我们把目光落到省一级,就会发现,广东国资在直投金额上也是全国排名第一的省份。
两组数据结合,国资导向新设基金扎堆深圳的“证据”做实了。
“新设立基金多,往深圳扎堆创业的企业就多,这也让深圳整个股权投资资本市场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某机构投资人Mike(化名)分析说。
“除了资金多,深圳还有比亚迪、华为这些巨头,产业链比较完善,跟智能制造相关的企业都会愿意往深圳走。”投资人张杰(化名)说到。Mike也很认同张杰的观点,他告诉小饭桌,上半年他周围外省的投资人朋友们都频频出差深圳,看的也都是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其中电子零部件企业最多。“20+8”范围内的行业都比较火热。
然而也有投资人表示,虽然新设基金和企业都比较多,但机会留给小机构还是不太多的,大部分呈现马太效应,新设基金留在了头部机构当中。
“国资选择合作伙伴还是很谨慎的,小机构不会给国资带来安全感,头部机构或合作过的机构往往是国资的首选。”投资人Monica(化名)说到。
另有清科研究数据显示,7月全国企业上市数量共13家,深圳就占据了2家,排全国省市中第三名。有趣的是,排在第二位的是除深圳市外的广东省,上市企业数量为3。也就是说,算上深圳,整个广东省的上市企业数量其实是全国第一多的。
虽然不能说广东省这份荣光背后的功劳全部属于深圳,但从新设基金数量全国第一与上市企业数量全国前三的排名量级来看,深圳一定是功不可没的。
在与多位投资人聊过以后我们发现,国资牵手‘大白马’机构,聚焦‘20+8’的产业方向,正是深圳当下的重要发展特征。
国资占主导,‘大白马’机构助力
“基金的大头肯定是来自国资和政府,市场化的资金应该不太多。”深圳某投资机构投资人David(化名)告诉小饭桌。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深圳地区机构投资人的感受。
巧的是,在一篇《一级市场全面进入国资时代》的文章里有份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国资主体数量为23014家。其中,5981家国资GP,16205家国资LP。重点是,从省级层面看,广东国资在直投总金额上一马当先。
“深圳是中国三大创投重镇之一。”此前东方富海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陈玮曾公开表示,深圳被视为广东省金融市场最活跃的市级地区之一,这也意味着在当下国资成为主流的资本市场中,深圳也应当是典型代表之一。
深圳的国资浓度高也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提到深圳的创投行业,第一印象一定是的深创投。如果说有一家机构是能够代表深圳的名片,那一定是深创投。深创投是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并引导社会资本出资设立的企业,具有明显的国资背景。
自上世纪末开始,深创投扎根深圳多年。据其官网显示,目前深创投累计管理的资金规模高达4811亿元,管理项目1825个,投资企业上市的有269家,成功退出的有605家。
同时,深圳国资背景股权投资机构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定位和功能也在不断升级和调整,深圳市陆续组建了不同职能分工的投资运营平台,包括深创投(综合性投资平台)、深投控(国有资本投资)、深圳资本(国有资本运营)、鲲鹏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等。
而市场化机构阵容的强大,是让深圳国资不断设立新基金的又一助推力。
“国资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候,大部分也会选择市场上的‘大白马’机构,或者深耕行业多年的,有过跟国资合作案例的,因为这些意味着有信任基础。”Monica告诉小饭桌,“深圳这类的机构就很多,更能凸显出国资与市场化机构强强联合的结果。”
达晨财智、东方富海、同创伟业、松禾资本、基石资本、前海方舟等都是扎根于深圳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创投机构,当然也会是推动地方国资不断出手的强大力量。
Monica告诉小饭桌,就在前几个月的“深圳创投日”上举办的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生态合作伙伴签约仪式里,深创投、东方富海、同创伟业这些均在合作GP的名单上,“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这些机构有足够的实力。”Monica说到。
紧跟国家政策投
“政策发力应该是深圳市场比较活跃的主要原因,新基金的投资方向也大多集中在‘20+8’产业上。”深圳某咨询公司李玟雨(化名)说到。
李玟雨告诉小饭桌:“在当下的资本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比过去要小心谨慎得多。深圳新设基金多,其实大多数都有比较明确的投资方向。说白了,这些钱在设立基金前就被规定了走向,也不太可能流入政策倡导以外的其他行业。”
“低空经济、具身智能、AI、智能硬件等,是符合深圳发展主流方向的行业,再结合市场上比较火热的赛道,就是这些新基金的去向,也都是符合整个国家政策走向的。”投资人Ben(化名)说到。
事实上,从“20+8”产业集群方向上相关基金设立的政策,已经能看出深圳对于这些行业的重视程度。
早在深圳提出鼓励发展“20+8”产业集群之际,就曾放宽政府招商出资比例。原则上市、区两级引导基金合计认缴出资比例不超过子基金目标规模的80%。而实际情况是,随着“20+8”产业基金提出后,为了鼓励相关机构和企业,已经允许国资背景(国有控股、实际控制或为第一大股东)投资机构申请设立子基金,允许其财政及国有成分出资总额最高可达100%。
将国有资金集中在“20+8”产业集群,也是政府为了更好与市场化机构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实现双赢的做法。
对于有幸承接政府新设基金的机构来说,也是个在当下股权投资环境中“抱住大腿”的绝对好消息。硬币的另一面,政府基金的势能往往大于普通 LP,有了政府基金的引导,更利于投资机构撬动社会资源。
“对被投项目来说,深圳的‘20+8’产业集群基金叠加国资新设基金,是双重的吸引力。”Ben认为。
此前,在小饭桌已有的采访中就曾提到,“国资一般都有些政府资源,这些年强监管,政府在一些政策执行的深度宽度空间比较大。国资、政府基金或多或少可以从中协调帮助一下,民资大佬暴雷多,企业业务落地或遇到一些情况,民资、外资未必帮得上。” 哲瑞说到。
此外,从投资风险与周期的角度来讲,国资政府占主导的新设基金也在承接了部分“20+8”产业集群中“极早期”的项目。这类项目成熟度低,风险较高,回报周期较长。“在当下的环境来讲,社会资本对这类项目的接受度比较低的。由国资基金来扶持这些‘极早期’项目,对创业者来说也是件好事。”Ben说到。
为什么是深圳?
“深圳的区位优势是很多内陆,甚至沿海城市没法比的,它不仅靠海,而且还身在大湾区,紧邻香港澳门。”David说到。
David告诉小饭桌,一个地区的市场是否有活力,很多时候也要看消费力如何。消费力是市场信心的一种可视化体现。
在当下内地城市消费趋于冷静的情况下,深圳确实在“港人”的助攻下,冲刺“消费万亿俱乐部”,这对深圳的市场来说是一针强心剂。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最新信息,2023年1-11月,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500.83亿元,同比增长7.3%。本地官方媒体称,全年社零总额突破万亿几成定局,深圳跻身“消费万亿俱乐部”只待官宣。
同时,资本优势是深圳的另一大特征。除了前文提到的深创投这类国资势能强大,深耕深圳多年的老牌机构数量很多外,根植于丰富完整的产业生态基础,深圳市大型企业尤其科技型企业的战略投资(CVC)同样发展迅猛。
已有腾讯投资、华为&哈勃投资、TCL创投、中兴创投、华大基因、大疆创新、华强创投等战略投资者或CVC深耕深圳。
这些股权市场中不同类型机构的强大,让深圳资本市场一直处于全国金融创新领先城市位置。就拿最近又重新火热起来的QFLP的新募资办法,深圳就走在了很多城市前面。
如果说以上都是深圳的“先天”优势,那么在“后天”的“培养”上,深圳也很努力。
David告诉小饭桌:“深圳在过去很多年前是靠电子设备和外贸做起来的城市,市场发展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在当下的全球视野下,科技创新一定是决定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这点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与低空经济在全球的发展程度就能得到印证。”
因此,“科创研发也是深圳政府与企业投入的重点。”David总结说。
此前,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曾发布消息称,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已经连续8年两位数增长,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创新载体3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7万家。此外,Wind数据显示,广东科创板公司有89家,深圳独占鳌头,以47家上市公司雄居第一,占比高达52.81%,其中南山区企业最多,达22家。
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一个城市的金融发展结果倒推原因,会发现答案就藏在每一条政策的鼓励和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