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碧水润红土——探寻邓小平同志视察梅山水库足迹

库内水光潋滟,鳞浪层层;两岸青山叠翠,如诗如画;坝上游人如织,徜徉惬意。盛夏时节,记者一行走进金寨县县城南端的梅山水库风景区,探寻64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梅山水库的足迹,感受一代伟人对老区人民的深情与关怀。
图片
“1960年2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视察梅山水库,当晚邓小平就下榻此处。这边是当时首长下榻房间的复原场景,那张是首长登临梅山水库大坝时的照片。照片上,邓小平站在梅山水库的大坝上,身着长大衣,虽然手里拿着一根拐杖,但是精神健旺。他的身后是夫人卓琳以及其他陪同人员……”记者走进梅山水库陈列馆,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64年前的早春,邓小平同志视察梅山水库的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64年前的2月19日,上午10时,邓小平乘车抵达金寨县梅山水电站宾馆。刚刚落座,他便听取当地党政领导同志的汇报,询问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当邓小平听到金寨县因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了10万亩良田,再加上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处于十分困难境地时,深感焦虑,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他说:“金寨人民对中国革命有很大贡献,革命战争年代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今天为社会主义建设又淹没了10万亩良田,我们的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关心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度过灾荒。”
在研究如何解决当前困难时,邓小平要求当地党政领导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所有工作都不能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生产要讲究科学,可以先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切忌瞎指挥和盲目蛮干,办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他提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刹住社会上的“浮夸风”,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
彼时的金寨县,山高地少,土壤贫瘠。针对这些特点,邓小平指出:“山区耕地面积少,山场面积大,要抓好见效快的绿化造林工作,比如福建省山区有一种桉树,成林快,树干直,不妨引进栽培、推广。还有其他方面适合山区的多种经济生产也要抓,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当天上午,邓小平一行登临梅山水库大坝,领略秀丽的湖光山色,并在溢洪道处与陪同、接待的全体同志合影留念。这张照片即为当时所拍摄。在坝顶电梯旁,邓小平嘱咐当地党组织和梅山水库负责人,要管好水库、用好水库,为农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近70年来,镌刻了老区精神的大坝,用自己的臂膀守护着这块土地。库区湖光山色,林壑优美,淳厚的民风、秀丽的景色和美好的传说,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来到梅山水库打卡,见证这一新中国治水的奇迹。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梅山水库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连拱坝。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完全靠拉计算尺这样的手工劳动完成了设计任务,并将大坝顺利建成,这在大坝设计史上都极其罕见。”安徽省梅山水库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科员徐敦旸表示,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梅山水库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成为工程防洪、灌溉、供水等艰巨任务的执行者,管理好、利用好这一跨世纪水利工程,梅山水库也积极发挥防洪、灌溉、发电、供水、旅游、生态等多重效益,以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造福一方。

来源: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秀玲 汪娟 田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