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版LPR报价,1年期品种报3.35%、5年期以上品种报3.85%,均较上月保持不变。同时,为加强预期管理,促进LPR发布时间与金融市场运行时间更好衔接,LPR发布时间也由上午的9:15调整为9:00。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8月LPR利率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但展望未来或仍有下调空间。本月中期借款便利(MLF)操作首次晚于LPR,这意味着央行进一步推动LPR与MLF脱钩,并更多与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挂钩。
8月LPR报价保持不变短期内没有进一步下调必要
8月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
东方金诚宏观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上月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刚刚分别下调10个基点,加之本次报价前央行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稳定,因此8月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7月22日,央行宣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随后,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至3.35%和3.85%。
“当前的重点是引导企业和居民信贷利率跟进下调。”王青表示,与此同时,考虑到现阶段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回升向好势头,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货币政策有条件坚持稳健基调,连续下调政策利率并引导LPR报价跟进连续下调的必要性不大。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本月LPR按兵不动还源于部分银行仍面临较大净息差收窄和经营压力。银行净息差收窄对LPR调整的阻力较大,市场也对银行净息差、银行财报业绩的关注较高。同时,上半年LPR报价经历两次较大幅度调整,房贷利率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刷新记录低位,政策效果持续释放中。
此外,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还指出,近期市场资金利率触底回升,市场化负债成本相对上行,也削弱了LPR报价短期继续下调的空间。
数据显示,受税期缴款和大额政府债净发行的双重影响,近期资金面边际收敛,资金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均较前期有所上行。截至8月16日,DR007、1Y-AAA同业存单收益率分别收至1.84%、1.93%,较8月5日低点分别上行14个基点、10个基点。
LPR报价未来或仍有下降可能性
展望未来,LPR报价是否还会持续下降?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虽然当前利率下降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但通过调降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仍然具有现实必要性。
董希淼表示,从内部看,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对降息呼声较高。通过降低LPR,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提振有效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回升。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如果再次下降,无论是存量房贷还是新增房贷利率将得以降低,居民房贷利息支出减少,将有助于提振居民住房消费意愿和能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而从外部看,美国在年内降息的可能性较大,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增加。
王青认为,年内LPR报价还有小幅下调空间。 他指出,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态势及物价水平,四季度央行还有可能再度下调主要政策利率,也就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幅度估计在10到20个基点。届时将引导LPR报价跟进下调。
事实上,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支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并强调要“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
在王青看来,这意味着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水平偏低,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的背景下,下一步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为完成全年“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推动物价水平温和回升,有效控制房地产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提供支持性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外,温彬还指出,严禁“手工补息”监管持续和7月存款挂牌利率再次下调,使得银行负债成本总体继续改善,也为LPR报价再次下调创造一定空间。同时,当前部分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已远远脱离了LPR,7月LPR报价下调后,较实际发生贷款利率仍明显偏高,为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减少偏离度,满足MPA考核要求,LPR仍存下调可能,以进一步提升报价有效性和精准性。
LPR脱钩MLF利率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路径成型
本次MLF操作首次晚于LPR报价公布,LPR进一步与MLF操作利率脱钩。
8月9日,央行曾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LPR 报价转向更多参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在逐步理顺”。这意味着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已明确为主要政策利率,并取代MLF成为LPR报价的定价基础。
王青表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也相应由原来的“MLF→LPR→贷款利率”,转变为“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LPR→贷款利率”。这同时也建立了一条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的路径。MLF则将“重量不重价”,在未来降准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主要发挥调节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的作用,利率水平则会“随行就市”,类似于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政策利率色彩淡化。
温彬认为,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MLF利率对LPR的参考作用下降,将更多转向参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逐步疏通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持续促进金融机构提升自主定价能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