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上早知道她的身份,却还将错就错宠幸她的真相,好狠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关注我找我倾诉哦
让我来做你暖心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真实的声音
图片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有时候,将错就错,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自我需求的体现。
早就知道的真相
事实上:
皇帝早就知道余莺儿不是那夜倚梅园的女子。
图片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在倚梅园侍弄花草,劳作辛苦,得蒙苏总管关爱,所以奴婢才有幸来到御前伺候一次。”
这是苏培盛在“找到”对得上诗句的宫女后,第一次让其出现在皇帝面前的举动。
“一路上过来冷不冷啊。”
“风雪已停,比除夕之夜弄湿了鞋袜要好许多。”
“难为你的心思了。”
“奴婢还有倚梅园的工夫要做,先行告退。”
“倚梅园多的是梅花,朕这儿倒缺一缕梅香,你且留下吧。”
整个过程顺着苏培盛的计划安排,一套行云流水的配合,也顺着皇帝的心意安排,看似流畅无比。
可实际上,余莺儿这道神秘的菜,早在上桌先闻其声的时候,就已经在皇帝的心中大打折扣了。
图片
他原以为能念出这样诗句的人,自然也懂得诗词之意。
梅花喻人高洁,可余莺儿前倨后恭之态,却明显让原本皇上的期待值比之前低了一半不止。
从头到尾,皇帝爱的就是的顺其自然。
开始是什么样的风格,其实对方心里清楚地很,过程显得刻意雕琢了,他又会开始起疑心。
而余莺儿主动提及那晚倚梅园鞋袜湿了的事情,其实在印象分这方面,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但他也曾在为甄嬛画姣梨妆的时候说过:
“美丽就好,拟态而非求真。”
他心心念念期待的,只是在对方的身上能看到纯元的一点点影子,所以才会一再期待。
图片
可余莺儿前后举止不一,心态全都写在脸上的表现,其实早已惹他生疑,哪怕是甄嬛后来不坦白,他都知晓眼前人并非自己想要的那个人。
所以,其实从他第一眼看到余莺儿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她不是那夜倚梅园那名有才学的宫女。
从头到尾,其实皇帝都知道真相,更别说果郡王停留在表面明晃晃的试探了。
果郡王说皇帝念得那两句是李白的诗,可那分明就是朱敦儒的词。
全文如下:
《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图片
而全诗表达的是诗人淡泊名利,几卷疏狂,醉心生活的意思。
不过半阙词的功夫,皇帝便已看透了余莺儿根本不是那夜念诗的女子。
若是她真的懂诗词,又何必会在面见自己的时候如此谄媚奉上?就算这是他的刻板印象,可若是她真的知晓那晚念的诗句本意,又如何会将“侍弄花草辛苦” 这件事摆在明面上?
能把事事都写在脸上的人,往往还到不了理解朱敦儒诗词的程度,更理解不了梅花真正的孤洁清高之意。
“感觉差了点儿意思,”其实就已经说明皇帝早就知道余莺儿并非那晚的女子。
但最后,他还是选择将对方留在自己身边,做了那个慰藉。
最终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对方念出了曾经纯元喜爱的诗句,他选择了爱屋及乌罢了。
图片
人性的幽微
而皇上明知道余莺儿并非那夜女子之后的将错就错,又是多么地真实!
人性的幽微正是在此刻显示的如此立体,如此有冲击性。
图片
一方面,是因为“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态,是人都会有占便宜的劣根性。任何人在面对这样从天而降的好处时,都不会有缓冲。
就像人在看到平台漏洞疯狂薅羊毛时候的举动,也是一样的。明知道价格不合适,知道家里已经囤积的够多了,但还是在犹豫之后疯狂下单的举动,其实便是如此。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那时候他已经“孤独”太久了,所以,在面临从天而降的新鲜玩物时,才会让自己的糊涂,才会不愿看清真相,才会选择对余莺儿日后种种失态之举选择放纵,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作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他一早就得知了真相,却早早地选择了冷眼旁观。
人人都说允礼聪慧,比皇帝更早地侦知余莺儿并非那夜的女子,可真相却是,皇帝比任何人都更早地知晓这件事。
图片
崔槿汐和甄嬛准备扳倒余莺儿的时候,已经明确知晓对方的罪责是“欺君”。
可什么是所谓的欺君之罪,前提是皇帝说你欺君了,那才是真的欺君了,若是连皇帝都默许了这样的意外和欺骗呢?
而后边甄嬛在纯元故衣事件中所犯的罪,其实也是一样性质的。
什么误穿纯元故衣是犯了大不敬之罪,若说是大不敬之罪,那先前敬妃封妃,内务府来不及赶制新的吉服,甄嬛用的也是敬妃的衣服;而前朝甄远道的“文字狱”的性质其实也是如此。
好与不好,其实全凭皇帝一句话,全看他的心意,能与不能,其实最需要的,还是那个最高权力决策人说了算。
天子一笑,可加官进爵,天子一怒,可流血千里。
图片
顺水推舟的人情
而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皇上在得知那夜的女子是甄嬛后,说“原来是你,竟然是你”的时候,虽然是意料之外却一点儿欣喜之色都没有的真正原因。
图片
真正让他心心念念的,一直是那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是处处有纯元影子地方,是处处都有过去美好日子的印象,所以他才会把收集纯元手办变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嗜好。
后来顺着甄嬛的意思赐死余氏,其实也不过是送了个顺水推舟的人情罢了。
是以,他当初明知余莺儿不是自己要找的人时,却还是选择宠幸对方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成为最高权力的核心掌握人后,他更在乎自己能够得到什么,而不是自己能付出什么。
作为君王,他才是权力的主体使用人,管身边那些人怎么斗,管后宫里的人怎么争宠,只要不威胁到他就行了。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
图片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励志做一个努力写作,热爱阅读的女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能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