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明确了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也按此标准执行。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也让广大消费者陷入了观望之中。
一些消费者认为在保险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市场未来的走向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担心现在购买保险产品是否划算,未来是否会有更优惠的政策出台;此外,随着预定利率的下调,市场上将有大量新产品涌现,这些产品在保障范围、价格、投资收益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消费者在选择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做出最佳决策。
利率下调背后的深层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保险预定利率在短短两年内的第二次调整。上一次调整发生在2023年8月1日,当时监管要求传统寿险的预定利率不得高于3%,分红险和万能险的预定利率也分别有所限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系副教授董志华分析指出,保险利率的下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基于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利率水平持续走低等背景的综合考虑。
他进一步表示,预定利率的下调意味着保险公司在计算保险费用时需要更高的成本来覆盖未来的赔付责任,因此保险公司有可能提高保险产品的价格以维持产品利润。尤其是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其定价将直接受到预定利率上限调整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利率水平持续走低,保险公司面临的投资压力日益增大,长期保持高预定利率显得难以为继。同时,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保险行业的稳健发展,适时调整预定利率也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董志华说。
保险产品价格或将受到影响
随着预定利率的下调,保险产品的价格或将迎来一波调整。8月20日,武汉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向长江云新闻记者表示,距离利率下调实施不到两周时间,公司正在加快调整利率下调前的销售计划。此外销售人员还向记者透露,利率调整后,以相同保障为基础,不同类别的保险产品保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以该销售人员所在公司产品价格显示为例,利率下调后,成人重疾险保费上涨15%左右,儿童重疾险保费上涨20%-30%。
记者留意到,这一轮调整过后,期限比较长并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以及偏保障型的重疾险,将产生较大的价格波动。
短期“炒停售”现象加剧
不难发现,每当保险费率调整政策公布至正式落地前,往往会出现“炒停售”的现象。短期内,保险公司可能会借助这一概念快速增加保费收入。据董志华分析,本次调整的影响范围和幅度相对较小,且时间窗口更短,因此“炒停售”现象对保费收入的影响可能低于以往。
消费者应如何应对?
保险利率下调确实让部分消费者陷入了观望状态。然而,对于真正需要保险保障的消费者来说,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动态做出理性决策。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加强市场宣传和引导工作,提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和产品认知度。
董志华建议,面对预定利率的下调和可能的产品涨价趋势,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态度。对于需要保持流动性的资金,可以选择活期存款等流动性较好的投资方式;而对于长期不用的资金,则可以考虑配置具有固定收益性质的保险产品。
(长江云新闻记者 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