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爷头像 45cm×37cm
学人物画的学生,从造型基础的训练转向专业技法的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课程训练的目的性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侧重造型基础研究转向以专业表现技法研习为主,即从素描、速写的课程转向水墨写生的课程,初学水墨画的学生常常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状况,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这一方面是因为课程训练的目的有了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材料工具性能的差异也增加了初学者的困惑。
48幅经典水墨头像
助你突破技法瓶颈!
「 水墨头像临本 」
吴宪生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24年7月第1版ISBN 978-7-5503-3355-0
成书尺寸:52.5cm×38cm
人物画水墨写生课的难点在于,一方面要有准确严谨的造型,另一方面又要用相应的笔墨技法来表现造型,集二者于一体。在生宣纸上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确实不容易,非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达不到,尤其是人物头部形象的表现,初学者往往没有经验,只是企图用水墨去重现素描的效果,无法深入水墨技法的研究。这里,为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适应水墨写生课的要求,选编了四十余幅各类人物的水墨头像,供初学者临摹参考。
吴宪生教授是中国画类素描向国画水墨转换的开拓者之一,早年曾著有多种素描技法书。在这套临本中,他绘制了48幅水墨头像,涵盖了男女老少、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物形象。每一幅作品都展示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水墨技法的深入理解,造型精准,刻画精到,是学生们学习水墨写生的绝佳参考。
无论是造型的准确性还是笔墨的运用,这些作品都为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例,在临摹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艺。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
吴宪生,1954年7月生于安徽省宁国市。197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结业于方增先、顾生岳任导师的人物画研究生班。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教研室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作品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党史馆、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浙江展览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湖南美术馆等收藏。作品参加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曾获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提名奖,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金、银、铜奖,浙江省“百年追梦”美术创作特别优秀奖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出版有专著、教材、画册近四十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国内外十几所大学举办讲座。参加完成多项国家和浙江省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国家社科艺术类课题《中国素描史》的写作。主讲的“素描教学与欣赏”被选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
●
书中,作者还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总结出一些基本经验供初学者研习时参考:
一、尽快地熟悉材料工具的性能。用毛笔在生宣纸上作画,水墨在生宣上的变化极其丰富,但也不容易掌握。
要想比较快适应,可先行临摹一些写意的山水画、花鸟画,因为写意山水、花鸟以笔墨为主,长期以来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表现技法,对这些技法的研习,有助于我们尽快地掌握毛笔和生宣纸的工具性能。另外,书法的研习也是每天的必修课,正所谓“书画同源”,中国画的笔法与书法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线条的勾勒与书法息息相关。
头像写生 52cm×45cm
老人头像 52cm×45cm
二、确定以线为主造型的方法。线是中国画最主要、最核心,也最具表现性的艺术语言。线在表现形体时清晰明确,与水墨画的用笔肯定果断相适应,落笔即是形体,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准确而生动。线是人物造型的骨架,再辅之以皴、擦、点、染等水墨技法,既能够深入刻画形象之妙,又不失笔墨生动之趣。一般来说,形体的外轮廓清晰,以线勾勒为好;形体内部的起伏,如眉弓、眼窝、鼻梁的坡面、颧颊的凹凸、上下颌的坡面、下巴的转折,宜用皴染。勾线以用中锋为主,皴染宜用侧锋。
头像写生 53cm×45cm
陕北老汉 56cm×46cm
三、头部形象的线条勾勒,随头部骨骼、肌肉的形体结构变化而变化,头部外形的勾勒,如额头、眉弓、颧骨、下巴等处骨骼显露,勾线宜坚硬,其他肌肉起伏可相应松弛。老年人宜柔中见刚,用笔宜拙;青壮年男性用线宜厚实,用笔宜沉着;青年女性及儿童用线宜圆润,用笔宜流畅。
女孩头像 53cm×45cm
头像写生 54cm×42cm
四、五官与毛发的笔墨处理:
1. 眼睛。从中间的黑眼珠开始,黑眼珠不宜画成漆黑一团,先用重墨点出瞳孔,再用线勾出圆的眼珠,中间用稍淡墨点染,使瞳孔与眼珠晕成一片,并注意留出极光,既得眼珠之黑,又得透明光亮之感。上眼睑因睫毛长而厚,用笔宜粗、用墨宜重,下眼睑睫毛疏少,用笔宜细,用墨宜淡。
2. 鼻。鼻梁有鼻骨与鼻软骨,用笔要挺硬,鼻孔因深陷故用墨用线宜稍重,鼻翼部分因与脸颊相连,用墨宜稍淡。
3. 口。上下唇中间分开,故上唇的下缘勾线宜重,上唇的上缘与上颌的肌肉相连,分界线不是太清晰,故不宜画得太明显。下唇则相反,下唇的上缘勾线不可太重,下缘则因为唇与下颌转折明显,故用线、用墨宜稍重。如遇笑容口张开,则上下唇的线不可连得太紧,嘴角稍重,中间宜轻淡,可得笑容自然之态。
4. 耳朵。耳朵的形体有耳廓及耳垂厚薄之分,耳廓较硬用笔宜挺,耳垂多肉用笔宜圆润。
5. 头发、眉毛、胡须。画头发要与整个头的形体联系起来,先用大笔前后左右分片处理,再以细线勾出其生长的方向,尤其注意鬓发,额前的头发用笔,宜虚入虚出,使之有自头皮生出之意。女性的刘海与鬓毛用笔要轻松,使之有飘逸之感。眉毛依其生长规律用笔,眉头与眉梢用墨稍淡,老年人眉梢常带有细长眉须,可加以细线勾出。胡须围绕上、下颌生长,按上、下颌的形体用散笔画出大的感觉,再在显要处稍加几笔,点出胡须的质感。毛发的用笔有一共同要求,即宜松不宜紧,使毛发具有蓬松自然之态。
上述之五官及毛发的用笔用墨的方法,仅是指一般的规律性,供初学者入门参考。有了经验,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之后,再作水墨人物画,当以感觉表现为主,不可千篇一律,所有对象不要用一个套路去画,而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感觉,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使表现出来的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苗家姑娘 55cm×46cm
维吾尔族老人 55cm×47cm
五、中国画除了墨分五色的丰富层次变化之外,用笔的特征是其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因素,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笔法构成了丰富的节奏韵律。
唐代批评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人物画立意自不必说,意在笔先,作画之前须先立意。画人物先要形似,形似则要全其骨气,具体的形象刻画最后都归乎用笔,可见,用笔在水墨画中的作用。因此,无论线之勾勒,墨之皴擦点染,都不可忽视用笔,有用笔方可得其骨气,形似自在其中,然用笔之功,非一日之寒,须经年累月,持之以恒练习,方能探得其中奥妙,有志于人物画者,当须在此处下功夫。
《水墨头像临本》
吴宪生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