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立秋后,家住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的几位老爷叔又聚在一起“嘎讪胡”,自从街角这个口袋公园投用,老伙伴见面、聚会打牌次数多了:曾经的绿植品种单一,到现在的彩叶与花境相映成趣;从过去的杂乱不可入,到如今的蜿蜒小径……记者了解到,这块绿地近日完成蜕变,为塘桥居民提供一处闹中取静的绿色新空间。而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浦东新区人大代表的深入参与和积极推动。
图说:塘桥街道暖益空间改造完成。受访者供图。
倾听民情民意
浦澳路与浦逸路的街区转角,原来有一间近6平方米的室内便民理发店、外围30多平方米的荒废空地以及100多平方米的裸露黄土。作为菜场、医院、商场和地铁的交会点,这里人流密集,四周小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但与便利的地理环境和繁华的人流量相对,此处环境杂乱无章、脏乱差,还不时发生人流车流的碰擦。
“不美观还在其次,空地上车辆乱停乱放太严重,妨碍我们正常行走。”“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进这里的理发店却还要上台阶,一点都不‘便民’”……关于这个转角,曾有居民多次提出改造,但因涉及多个条块部门的具体管理,协调难度大,改造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
图说:塘桥街道空间改造前场景。受访者供图。
“街角变身”的期盼引起了人大代表们的关注。结合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代表们开展深入现场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了浦澳路与浦逸路交会的街区转角,详细了解了原有的环境状况、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他们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居民的声音,记录下了居民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改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破圈”合作
为了确保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由人大塘桥街道工委牵头,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系点组织居民代表召开征询会,驻站代表到会听取意见,汇总了各年龄段群众代表的意见反馈,还现场征集了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想法。经过几轮协商,再搭上“精品城区”建设的“东风”,最终确定改造方案:街角处公益便民理发店、荒废空地和绿地贯通提升,打造多场景、多服务、多功能的为民服务点,实现特色咨询、医疗服务、暖益市集等功能多元联合。
项目推进过程中,在原有便民理发店的基础上,人大街道工委还推动周边仁济医院、巴黎春天、建设银行、由由国际广场等各类群体“破圈”参与,并积极协调各管理部门,计划为这处街角空间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图说:改造完成后保留了便民理发店等服务。受访者供图
全程监督改造
改造方案确定后,南城居民区党总支迅速开展行动。改造过程中,人大代表们经常来到现场,对改造工程的进展和质量全程监督。他们与施工人员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每一项改造都符合设计要求,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居民的关怀。同时,人大街道工委还定期组织居民代表参观施工现场,让居民们亲眼见证暖益空间的蜕变过程。
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后,杂乱的空地与裸露的黄土消失了,随意停放的车辆被精致的景观空间取代,原先简陋的便民理发店处竖起了一座温馨的奶油色暖益空间。变身后的暖益空间令居民们赞不绝口,周边各单位也被组织起来推出公益集市,“city walk”等活动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慕名而来的群众。“现在这里有宜人的绿植与休息区,手机没电还能进便民店充电。”“缝纫机蛮好!家里有东西需要缝缝补补放在这里就好,会有志愿者定期收走。”来往的居民纷纷点赞。
细心的居民发现,改造后门口悬挂了一个小小的红色意见箱,装载的是居民们对居民区的点点滴滴建议。“有居民反馈说缺少建言渠道,碰上投诉或是提议没有渠道及时传递。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联系了居民区党总支,在暖益空间的外墙上增设意见箱,让居民提出意见建议更方便快捷。”人大代表们也会定期查看意见箱,及时整理并反馈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工作能够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在暖益空间内的理发师也十分感动,“感谢人大代表没有忘记我这个流动理发师,让我在这里继续为大家服务。我也会尽自己所能,继续服务好老顾客。”暖益空间改造后的亮相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但关于这里的改造还没有停止,人大代表们将继续跟踪、持续关注。
图说:暖益空间提供大量老百姓需要的服务。受访者供图。
“暖益空间的改造只是硬件,想要真正深入人心,后续安排一定要跟上。”据介绍,街道计划将室外的休息区升级为活动基地,对接小集市、主题教育、特色文化墙等活动,引导多方力量共建,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面,提高功能的集成性、服务精准性,为单调的休息区带来更多变化,营造温馨、贴近居民老百姓的暖益空间。之后,在“精品城区”建设中,暖益空间旁公共厕所将迁移,腾挪出更大面积,解决社区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实实在在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