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咽喉要道上的“护航员”

图片
8月21日,2024年度“发现最美铁路·相约丝路高铁”网络宣传活动“发现团”来到了乌鞘岭隧道,了解70年来乌鞘岭的沧桑巨变……
乌鞘岭特长隧道地处祁连山脉东南端,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全长20.05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欧班列通往欧洲15个国家的咽喉要道。
武威工务段乌鞘岭桥隧维修工区有10名职工,承担着乌鞘岭特长隧道的日常养护维修任务,他们每日的工作就是全方位检查隧道仰拱、排水沟、横通道等设备设施,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全力以赴保障兰新铁路咽喉要道的安全畅通。
暑运期间,兰新铁路开行客货流量大幅增加,平均每5分钟就有1趟列车通过,同时,正值防洪防汛关键时刻,大家保安全、保畅通的“担子”也随之变重。为了确保列车安全稳定运行,乌鞘岭桥隧维修工区加强隧道检查力度,有的放矢修缮补强管辖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重点盯控长大路堑、隧道口等风险区段等防洪薄弱处所,有效防范降雨引发水冲路基、河岸冲刷、水漫线路等水害风险,筑牢了汛期铁路防洪安全“堤坝”。
每天凌晨,天窗命令下达后,职工们便乘坐轨道车抵达作业地点附近,戴好KN95防尘口罩,拎着工机具一字排开赶往隧道口的作业处所,远远望去,他们仿佛是电影中的“夜行侠”。
“由于乌鞘岭隧道的坡度高达11‰,所以列车在隧道运行时会通过撒砂来增加钢轨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但随之会产生大量粉尘。”工长樊孝华介绍。此时,职工们分工明确,使用撬棍有序将老旧的排水沟盖板掀开,再将新的盖板换上。每干一会儿,大家就停下将口罩掀开露个缝,“贪婪”地呼吸两口再继续作业。
乌鞘岭海拔较高,导致当地气候变化异常,时而狂风怒吼,时而风雪冰雹,这也为这群终年驻守在这里的职工增添了不少“障碍”。随着一股股山风不断袭来,职工们额头上的汗水被瞬间吹干。喘着粗气的樊孝华打趣地说:“隧道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空气含氧量低。其实,我们每天都是装备着20斤的麻袋武装越野嘞!”
今年,是28岁的樊孝华作为乌鞘岭桥隧维修工区工长度过的第二个暑运。他深知此时确保隧道安全畅通的重要性,大家身上的担子都重如千斤。他说:“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看着列车满载着万千旅客一趟趟安全抵达目的地,我们这些隧道‘护航员’才会吃得香、睡得稳。”
乌鞘岭隧道自2006年建成开通以来,已安全运行了18个年头。其间,铁路职工们不畏恶劣环境、高寒缺氧,克服困难,穿梭于隧道之间,持续发扬“高寒不畏寒、高坡不滑坡,有苦不怕苦、有难不畏难”的乌鞘岭精神,护航着万千旅客的安全出行路,确保了一列列“钢铁巨龙”驶向远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文/图
责任编辑:马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