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行”中,看见“进”的中国。今年5月,人民网启动“行进中国”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340名年轻记者,耗时2个月,走访31个省区市的111座城市,前往500余个基层一线点位深入采访,“即采即发”“边采边发”,推出融媒体作品600余件,各平台总阅读量超11亿。
8月13日起,人民网分“创新中国”“品牌中国”“投资中国”“活力中国”4个主题,陆续推出“行进中国”调研行系列深度报道,聚焦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案例,展现各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夏日清晨,阳光洒满京城。
怀柔大科学装置聚集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内部热火朝天,地球上“最亮的光”将在这里发出;
中关村的实验室里,光量子芯片挑战算力极限,技术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双人舞”灵动摇曳;
亦庄的大街上,自动驾驶汽车往来穿梭,曾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走进大众日常……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明确了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发展史上,“科技创新中心”首次成为其核心功能。
如今的科创“头雁”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7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已成为北京面向未来、引领时代的“王牌”力量。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外观模拟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科创要素“牌”:多元汇聚创新融合
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上,3岁智能人“通通”令人惊艳——不仅可以自主探索未知世界,还会主动寻找抹布清理打翻的牛奶,遇到障碍物也能自己想办法通过……“通通”正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开辟出一条“中国原创”的技术路线。
通用智能人“通通”可以自主应对多种场景。人民网记者 赵竹青摄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北京创新探索的“底气”在于科创根源深厚:
——汇聚了全国近半数的两院院士、超过三成的国家“杰青”人才;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6.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2023年,“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更是跃居全球城市之首。
同时,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共同构成了北京“三城一区”格局,既是科创要素的荟萃之地,也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
在这样的平台打造中,“跨界”“融合”成为一种“新常态”。
90后海归博士王鹤身兼三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这让王鹤团队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技术攻关、产业化转化和市场化推广,得以同时进行。
银河通用技术人员正在对智能机器人进行调试。人民网 李世奇摄
在北京智源研究院、量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模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创新模式,为原始创新和前沿探索提供了宽松灵活的舞台——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相继涌现……
回望过去,一位“老中关村人”总结说,在北京这片热土上,各种创新要素经历了从“聚集”到“聚合”再到“聚变”的过程,“高校师徒创业+校企协同研发+成果转化对接”的产学研融通模式也逐渐形成、日益成熟。
耐心资本“牌”:陪伴跨越“死亡之谷”
在全球科技创新风起云涌的同时,被称为“死亡之谷”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横亘在创业者面前的难题。
一方面,由于科研机构与市场化、产业化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技术人员缺乏商业顾问、创业教育等个性化支持;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科研成果在转化过程中,由于高风险、大投入、周期长等原因,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资本支持。
不久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的神济昌华顺利完成了国内首例渐冻症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临床给药尝试,其联合创始人彭林说,得益于孵化器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的全链条服务,公司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研究成果转化。
不仅通过孵化器完善成果转化新生态,北京还针对科技创业早、小、新的特点,初步形成了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千亿级规模的耐心资本供给网络,为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提供资本支持。
今年6月,北京在一日之内落地了4只总规模500亿元人民币的政府投资基金,聚焦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等前沿领域。
去年12月28日,北京出资设立了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4只总规模为5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并在今年一季度投资决策了43个项目,其中36个项目已实际投出资金35.6亿元。
除此之外,北京还曾设立北京科技创新基金、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基金、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京国益基金等多只重大基金,用以支持科技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
“这些基金发挥着政府资金更强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在彭林看来,政府投资基金通过孵化器、创投公司等作为管理机构,聚焦北京市重点发展领域的优质企业开展股权投资,陪伴他们爬坡过坎,成为吸引创业者的“王牌”特色。
正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卫万顺所说,产业基金、孵化器作为联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持续创新的关键桥梁,在加速企业孵化、布局前瞻赛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产业“牌”:勇立潮头把握先机
136.95件,北京2023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337家,北京平均每天诞生的科技型企业数量;
300亿亿次,北京最大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一秒钟的计算能力……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伴随着一系列产业创新成果,北京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推进传统领域“迭代”、新兴业态“抢滩”、未来产业“占先”,推动创业者们在更高起点上,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图景。
推进传统领域“迭代”,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的重要方式。
“AI浪潮下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正渗透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方面面。”在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看来,实体经济对创新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的创新应用,成为传统领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路径。
梅卡曼德3D视觉系统引导工业机器人完成智能装配。受访者供图
如今,梅卡曼德所在的中关村片区自主创新大厦,毗邻着一系列新兴业态聚集的中关村软件园和中关村科技园。
在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中,上半年北京新兴领域显现活力,新产业发挥带动作用,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是9.0%和12.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四成和七成。
以商业航天为例,北京在今年年初制定了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该领域的第一家独角兽公司银河航天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未来空天商业通信卫星技术创新中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银河航天技术人员在开展卫星测试工作。受访者供图
产业链的协同也驱动着北京在未来产业上寻求先机。其中,量子技术、生命科学、6G、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正加速走向现实生活。
“未来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创新性、颠覆性、融合性等特点,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之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预计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5%左右。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奔跑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北京将继续开拓进取,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时代机遇同频共振。(刘红、崔东、赵竹青、黄盛、董兆瑞、申佳平、王晓啸、李世奇、池梦蕊、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