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讯(通讯员 邱真武 王可)盛夏时节,行走在桃源县种烟乡镇的乡道上,烟田里一株株烤烟整齐挺拔、叶肥株壮。烟农们喜笑颜开,有的采摘、运输烟叶,有的在烘烤人员的指导下,三五成群聚集在烤房群,分类编烟、上炕烘烤、下炕初分,忙得不亦乐乎。排排烤房里香气四溢,与烟农的笑容相互辉映,交汇出一幅幅烟叶好“钱”景。
(烤烟在烟田茁壮生长,邱真武摄)
“瞧,这是我烤好的第一炕烟叶,色泽金黄,油亮有光,香气扑鼻。还是要严格按照烟草公司的技术指导来!采摘前我重打脚叶,成熟一片摘一片,在分类编杆时把残叶病叶丢掉,按品质分类编扞上炕,烤出来的烟就是不一样。”牛车河镇烟农吴桂江摩挲着刚出炕的烟叶高兴地说道。
“‘点绿成金’绘‘钱景’,一片‘金叶’促振兴。”三阳港镇党委书记熊虎介绍道,“烟叶产业不仅织就了当地烟农的致富梦,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通过规模化发展烟叶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职业烟农和村民‘家门口’就业产业链式增收,全方位实现了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一亩田、三担烟、千斤粮、万元钱’高质高效高端产业发展预期目标。”
“规模化种植烟叶不仅让我们自己富裕了,还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共同富裕。”三阳港镇种烟大户刘建国说道,“通过吸纳周边群众务工,不仅解决了我请工用工难的问题,也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一举两得。”
(烟农和聘请的工人一同采收烟叶,邱真武摄)
“出门在外找副业,不如在家种烟叶,全家老小都照顾,幸福和睦又致富。”九溪镇村民黄金初还随口来了一段顺口溜。每年烤烟成熟季,黄金初都会到种植大户烟地里务工,“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为我们留守人员解决了大问题,我现在既可以照顾家人,又可以打工赚钱,务工顾家两不误。”
青林乡大唐坪村烟农姚平星,年种植规模200亩左右。每年年初,姚平星都会与当地合作社签订全程服务套餐合同,合作社为他提供从冬耕到育苗、分级的“一条龙”专业化服务,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以前,一家人种个十亩八亩都觉得累。成立合作社后,种烟不再那么难了,经营一两百亩烟很平常。现在,合作社能提供从冬耕、起垄、育苗、移栽、植保到烘烤、分选全程专业化服务,需要啥服务,一个电话,服务就到。真是忙了合作社,轻松了咱烟农。”随着烟农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替烟农解决了一些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的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工降本效果显著,让烟农种烟更简单轻松。
(分类编杆现场,邱真武摄)
“这些病叶残叶就不要编杆上炕了,烘烤了也是做无用功,这样做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太不划算了!”为帮助烟农降低烘烤损失、提高收入,桃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不断加强烟农服务,广泛开展烟叶烘烤技术培训,组织全体烟叶网格员下到烟田,手把手、面对面示范科学采摘方法,全力做好烟叶采摘、烘烤指导。
“使用烟夹时将烟叶抖散均匀斜铺于操作台面,叶基部顶住固定板,两端适当加铺。今年雨水多,太阳少,要适当编稀一点。”“要统一分类标准,按照过熟、适熟和欠熟将烟叶分为三类,剔除病残叶、不适用底脚叶等没有烘烤价值的烟叶。”……烟农王文清的手机里传来一阵讲解声,这是桃源烟草特地制作的鲜烟分类上炕微视频课程,讲解员边操作边讲解,整个过程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农民烘烤师给生物质新型烤房添加燃料,邱真武摄)
为解决劳动强度大、风险不可控等制约该县烟叶烘烤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桃源烟草坚持“绿色、智能、高效”工作理念,大力推进生物质新型烤房建设,为烟农降本增效的同时,为烟叶产业发展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托起烟农“点绿成金”的致富梦。
“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烟叶烘烤是我们种烟最担心的环节,建起的新烤房不仅用起来轻松,而且能降低烘烤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正在为新能源烤房添加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年轻烟农小郭不禁发出感叹。
(烟农和他完成烘烤的烟叶,邱真武摄)
烟叶集约式商品化烘烤降低了烟叶烘烤损失,让烟农从繁杂的烘烤环节中解脱出来,实现种、烤分离,烟农只需集中精力搞好田间管理、成熟采收,把技术相对复杂的烘烤工作交给合作社专业人员来完成。“今年6月4日就开烤了,从烤出来的烟叶来看,质量比较好,烟农也比较满意。”盘塘镇青草岗村农民烘烤师徐生波说道。
目前,全县烘烤、站外集中专业化分级工作都基本完成,烟叶收购开秤在即,一片片“金叶子”即将鼓起烟农们的“钱袋子”,烟农们的致富路也将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