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望城区荷塘月色小区街上,一扇紧闭的房门被打开,74岁的刘德元刚刚护理完妻子叶友春如厕。他返回打开风扇,用手在妻子面前感受,调整风扇的角度和风力。没过多久,妻子又喊他,“刘爹,冷了!”他赶紧取下挂在轮椅背的外套给她披上。
“热也热不得,冷也冷不得!”刘德元笑着解释道,多年来他已习惯这样的照顾。妻子比他小两岁,于2005年突发肾病,后确诊糖尿病,2015年又突发脑溢血瘫痪,基本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刘德元一直守候在旁悉心照顾,妻子从未有过褥疮、肌肉萎缩,面容气色反倒比他显得更好。2022年,他获评长沙市第二季度“长沙好人•身边雷锋(孝老爱亲)”。
“我不想要她不自由。”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他没办法,但日常起居,刘德元希望妻子过得舒服。
做满记录的日历和笔记本
妻子身体变化的时间点,刘德元都记得清清楚楚。
“2005年4月12日,她突然喊痛,腰子这里痛。”一检查在肾里发现脓肿,当晚连转两个医院,他守着她一夜未睡,在医院住了整整22天。
“2015年12月4日晚上6点25分,她中风了。”当天刘德元已在家里做好饭,骑电动车把刚刚值完清洁岗的叶友春接回来。她称感觉肩膀又痛了,回房去吃药。刘德元把菜端出来,去房里叫她,结果发现她呕出一大滩黑色物,整个人脸色苍白、头发被汗浸得滴水。后来刘德元才知道,妻子呕出的不是药丸,她是突发脑溢血。他守在医院,看着妻子手脚都插了针管,三天三夜才醒过来。这回住院4个多月。
中风之后四年零一个月,妻子的肾病恶化,需要持续做透析,原本还能走个几十米的她站不起来了。
记者询问刘德元为何对时间记得如此清楚,他解释“她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手包办。”他移开双手露出放在桌面的日历,6月这一页上,他在妻子要做透析的日子上打了鲜艳的圈。他还有一个小记录本——每天他会早上6时许起床,给妻子按摩50分钟,然后给她量各项身体指数,记在本子上,日积月累,密密麻麻。
同甘共苦走过大半生,他希望她的晚年过得体面
夫妻俩育有一对子女,皆已成家生子,每天为生计起早贪黑,刘德元不想给他们增添负担。他也从未想过将妻子送去敬老院。
他称妻子5岁丧父,自己10岁丧母,过的都是辛苦日子。1975年两人成婚后,养育子女、喂养家畜及其他家中杂务,均由妻子一人包办,自己则在外做电工,晨兴夜寐赚钱。在两人的互相扶持下,家里建起了房子,小孩顺利长大……同甘共苦走过大半生,妻子的晚年,他希望她过得体面。
2023年年底,夫妻俩搬来荷塘月色小区。房子里家具不多,但基本是为妻子“量身定做”。
比如大厅一面白墙上装了一根横杆,妻子若要起身可以抓它借力;横杆旁边堆了不少棍棒和各类工具,其中就有刘德元专门为妻子“发明”的——一个三角环上套了一根绳子,妻子可以脚踩三角环,将拐杖套进旁边系好的绳圈,然后能少许用力的手执住绳子,这样既方便借力站起,又降低摔倒的风险;妻子睡的是那种三边有围挡的老式床铺,围挡上绑有一根竹竿,供她伸手抓住撑起身体……
回述这些年照顾妻子的日常,刘德元突然叹气,“最近脾气也变暴躁了。”有时他会独自出去散散心。不过妻子有个翻盖手机,他把它的拨打键贴了胶布,视力不好的妻子可以用手触摸,按第一下出现他的短号,按第二下,他的电话就响了。无论身在何处,他都会立马赶回。
有亲友过来探望,说妻子气色看起来比刘德元还好,“看着还能撑好些日子。”对话很直白,刘德元回答亲友:“我从没有盼着她死过。既然现在还好好过着,我就安心把她照顾好。”
潇湘晨报记者 吴陈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