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在激烈比赛背后,运动员们常常面临着运动损伤的风险,如何快速恢复运动员体能,预防及治疗运动损伤一直都是大家关心关注的话题。
近日,在法国巴黎的奥运游泳馆内,中国游泳队运动员们背上“抢眼”的火罐印似乎为我们揭晓了答案。其实这已经是火罐第N次走上奥运赛场。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事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宽厚双肩上留下的“拔罐”痕迹就曾强势抢镜。
为什么在国际体育竞技的舞台上,这么多运动员都愈发对中医“情有独钟”呢?
湖南省胸科医院内四科(中西医结合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肖洁,医师彭舟表示,运动员们平日里高强度的训练难免留下肌肉、关节等的酸痛不适,中医理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运动伤害的严峻挑战,中医强调全面考量伤情特点、个体体质及中医辨证的结果,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再选择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药浴等具体疗法,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正因为中医对于运动损伤这类慢性疼痛有着良好的疗效,还能深入到运动员心理调节的层面,成为运动员们赛前赛后恢复的重要手段,因此受到了运动员们的青睐。
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拔火罐来说,拔罐疗法古称“角法”,又称“火罐气”或“吸筒疗法”。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帛书《五十二病方》,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有用“针角”治病的记载。经历代医家的改进和发展,现今演变成治病、防病与养生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拔罐利用热力在罐内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造成局部瘀血,从而达到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及调节脏腑等多重功效。对于运动员日常高强度训练后遗留的肌肉、关节酸痛等慢性疼痛问题,拔罐疗法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主要有以下作用:
1、康复和伤病预防。运动员常常需要面对身体的疲劳、肌肉拉伤和其他运动相关的伤病。“平衡火罐疗法”可以帮助促进受损组织的愈合,减轻疼痛,加速康复过程,同时也有助于预防伤病。
2、缓解肌肉酸痛。强度大的训练和比赛会导致肌肉酸痛,“平衡火罐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酸痛感,帮助运动员更快地恢复训练状态。
3、促进放松和焦虑减轻。运动员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平衡火罐疗法”可以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焦虑和紧张感,提高心理健康。
4、增加灵活性。“平衡火罐疗法”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弹性,对于某些运动项目中需要较大灵活性的运动员尤为重要。
5、提高免疫力。运动员的训练强度高,容易受到身体疲劳和免疫系统的影响。看似简单的“平衡火罐疗法”有助于促进淋巴循环,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彭舟介绍,拔火罐的适用范围相对比较广,颈肌劳损、腰肌劳损等颈背腰痛;慢性疲劳综合症等亚健康状态;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志病;肥胖症、二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乳腺增生囊肿、乳腺纤维增生、甲状腺结节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湿热、痰湿、气郁、血瘀、特禀体质人群都适合运用该疗法。
“需要提醒的是,拔罐的好处虽有很多,但使用时也需谨慎,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合理安排恢复时间,避免在比赛或关键训练前进行。”彭舟道。
此外,拔火罐时需根据病情轻重、虚实程度和体质年龄,若病情较轻、病位尚浅、免疫力低下、年龄大者,需控制拔罐力度和留罐时间,时间不能太长,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攻伐过度;拔罐之后,要注意保暖,避风寒,不能受凉;拔罐后3小时内不宜洗澡沾水,因为拔罐后毛孔玄府开放,风寒之邪易入侵。
肖洁表示,中医理论的精髓,根植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之中,它视人体为一个精妙和谐的整体系统,其中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生命的律动与健康的平衡。运动伤害的根源,往往可追溯到气血运行的阻滞、经络的不畅以及脏腑功能的失调。因此,中医在治疗运动伤害时,尤为注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旨在恢复人体整体的和谐与平衡状态。
除了拔火罐,针刺疗法、艾灸疗法、推拿疗法、敷贴疗法、中药使用、刮痧疗法等传统疗法也适合运动员。
“尽管中医防护方法在运动伤害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严格遵循辨证施治原则,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肖洁提醒道,尤其要注重早期干预与综合治疗相结合的策略以加速恢复进程,此外还应避免过度治疗以免加重损伤组织负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通讯员胡知灵 杨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