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现在才搞无人机?来不及了!

全文2107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台湾军方计划在2025年底投入战备部署6项无人机的案,总金额达新台币68.87亿余元。

02其中共有“陆用型监侦”、“监侦型”、“舰载型监侦”、“微型、目获、战术”6款军用商规无人机。

03然而,台军对于无人机的认识仍停留在“监侦”(SR)基础上,而非“发现即打击”或“吓阻”或“防卫”。

04事实上,乌克兰战场并未启示台军,因为台军只是将无人机用作侦察视界的延伸。

05未来战争发展将站在无人机基础上,无人战场的时代已经来临。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绿媒《自由时报》报导,台湾军方2023年规划之数千架新兴“军用商规”无人机采购,藉以强化不对称战力,台当局防务部门决标6项无人机的案,总金额达新台币68.87亿余元,最快可望在2025年底投入战备部署。
在6项无人机决标案中,共有“陆用型监侦”、“监侦型”、“舰载型监侦”、“微型、目获、战术”6款军用商规无人机。
迟来的经验
在俄乌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军大量使用近、微、小型战术无人机侦搜目标或导引炮兵射击,甚或改装民用无人机(多轴旋翼型)。
台军如梦初醒,惊叹难道过去“重层吓阻、防卫固守”的教条是错的?很明显,台军对于无人机的认识是奠定在“监侦”(SR)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发现即打击”,更不是“吓阻”或“防卫”。
“重层吓阻、防卫固守”教条源自于金门炮战,困于金门小岛无法施展,彼时金门守军打的是坚守坑洞的阵地战,而且还获得相当效果,这经验就带到了台湾本岛。反正都是岛,把防区划分为几个战区,各个战区各自防守(防卫固守),彼此不相涉,省下多少相互支持的烦恼,岂不妙哉?
至于“重层吓阻”,则是李登辉为夺军权而欺骗保守军方将领的口号。当时这个新鲜名词的确迷惑了不少军方人士,一时间,大家言必及“吓阻”,否则就不够先进时髦。
这两个教条没有受到两次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也没有受到科索沃战争的影响、更没有受到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影响。
严格讲起来,乌克兰战场并未启示台军,因为台军只是把无人机当作侦察视界的延伸,也就是在和平时期,这些监侦无人机能够充当台军耳目、不耽误每日发布战报即可,就像F-16狙击手电子吊舱抓拍轰-6的照片一样。台军狙击手吊舱无法导引导弹攻击,但绝对具有新闻价值,表示台军随时可以掌控解放军动态。
如果台军真的获得了乌克兰战场上无人机的启示,那就应该大量采购或改装可以在空中冲撞解放军无人机的自杀无人机。
报载共有4家厂商获得总金额达新台币68.87亿元(约15.38亿元人民币)“数千架”无人机,假设总数量为5000架,平均每架价格新台币1,377,400万元(约307,573元人民币),几乎是大陆产无人机的3倍。我们来算算这笔账是否合理。
高贵而又“低廉”的台产无人机
大陆生产的小推力涡喷或涡扇发动机价格极为低廉,例如俗称的“小摩托”无人机在电商平台售价约1万元人民币(约新台币44784元),如果大规模生产,价格还可以更低。该机基本配备为北斗导航、光电搜索系统、双向数据链等,执行战场个各种侦搜监视(SR)任务毫无问题。
台产的监侦无人机应该配备GPS导航,但不知其光电侦搜系统是否具全空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能力?是否能够快速全向搜索并发现目标?是否能够对目标进行精准跟踪、识别和威胁度评估?是否能够通过整合雷达、光电、无线电对目标实施电磁干扰和处置?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单靠1架“小摩托”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因为这涉及了整体C4ISR作战体系。当监侦无人机发现并识别目标性质之后,自主透过双向数据链将目标信息传输给指挥所、实时建议打击火力、战果评估。完成任务后,继续下波次监侦。
台军不可能把专用数据链安装到无人机上面的,一方面价格太贵、二方面台军C4ISR系统实力不允许,机上可能就是1个简单的红外镜头加上网络传输,只能通过后台操作手肉眼盯着屏幕判读,如果操作手不小心睡着了呢?
如果监侦无人机遭到敌军电磁干扰或屏蔽,还必须能自主换频运作,甚至于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当所有信号都被切断之后、而且己方已无任何反制能力,最起码要能够自主返回原起飞地点吧?事实上,1个业余玩家的大疆无人机都有自主返航的功能,我们不相信台产无人机具备相同功能。
乌克兰战场还比较单纯,没有变化剧烈的地形地貌,不过是森林或住宅;若在一马平川的野外平原,问题简单多了。在海上大概也是如此,除了云雾,目标几乎没地方躲藏。但若解放军打进岛内,复杂多变的地形,利于躲藏、不利于监侦,只能点对点的巷战扫荡。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因为现在已经进入“无人战场”的时代,既是无人,这个“无人”就必须十分聪明,所谓的无人战场当然是人工智能的战场,所有的无人载具必须能够自主工作、而不依赖“人”。台军高贵而又功能“低廉”的无人机是这块料吗?
无人战场的时代
在无人战场的时代中,我们试想解放军如何攻台的场景。首先是电磁、网络、和各式导弹攻击,旨在消灭台军海空与高附加价值目标,这波攻击绝对可以制造“地动天摇”效果;光是电磁和网络攻击,瘫痪台产无人机足足有余,更别说摇摇欲坠的C4ISR系统。
其次,数万架无人机接着打,包括指挥控制无人机、预警无人机、电子战无人机、更多的自杀无人机扫荡,其工作相对简单,只要能够识别军人与平民、拿枪与不拿枪的、装甲车辆与拖拉机、军车与民用车、弹药库与民用仓库即可。第二波打击消灭台军有生力量没有问题。
最后,登陆的是战斗机器人或机器狗,目的在占领与建立前进指挥所。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一个“人”呢。这就是无人战场。当然,最后还是需要“人”的治理,包括建立政治管理制度、社会治安维持和基础设施维护,这才是终极目标。
面对解放军这三波攻击,台军一点办法都没有,至少从无人机采购可以看出。其中的“微型无人机”可能是自杀无人机,据闻数量只有1500架左右;乌克兰平均每个月都要消耗1万架左右的自杀无人机,而台军仅有的1500架,不到1周就打光了。
结论
虽然无人机不是万能,但没有无人机万万不能。也许无人机只是当红炸子鸡,过几年之后可能退潮,最终也许还是要回归传统的武器例如155MM炮。
诚如法国陆军参谋长席尔(Pierre Schill)上将认为,小型无人机缺乏防护设计、技术发展又太快,很快就会让它们失去现有的重要性。
无论如何,未来战争发展总是站在无人机的基础之上,谁知道未来“脑机接口”战争又是如何呢?



作者 谭传毅(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

责任编辑:邱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