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宁德市第九中学。图/微信公众号“宁德市第九中学”
“77个床位如何安排给112名女学生?没有抽中就只有到校外租房?安全怎么保障?”8月21日,林先生向媒体反映,他的孩子在福建宁德市第九中学入学时遇到了难题。
据了解,该校2024年秋季招生录取高一新生312名,其中112名女生有住宿需求,却只有77张床位。校方要求抽签来决定床位,未抽中的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这一举动引发了家长的担心,并向校方和当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反映。
根据校方和当地教育局的回应,寄宿生实行住宿抽签实属“无奈之举”。一来,该校目前男女生宿舍铺位合计仅余140多个,而今年高一新生达312人,所余宿舍铺位远远无法满足全部新生的住宿需求;二来,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学校无法办理产权证,不能新建学生宿舍。这使得该做法在当地已持续了数年。
从全国范围来看,这样的现象其实并非孤例。一些家长对“半寄宿制”学校也有了一定的接受度和理解。
同时,涉事学校对于孩子在校外住宿可能带来的不便和产生的安全问题,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提前在学校周边摸排,寻找到符合住宿条件的民房,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再如协同房东、派出所做好校外租房学生的安全保障等。
即便如此,这还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部分公立高中没法给有住宿需求的孩子提供足够住宿资源的现象,并非个案,是一个值得严肃讨论的话题。
要知道,像涉事学校这样的高中,很多学生对于在校住宿其实是一种刚需。因为学生的分布一般较为分散,不少孩子的家与学校有较远的距离,走读基本不现实。
那么,除了抽签这种“碰运气”的方式,还有没有其他更稳妥、公平的选择?
分类管理、按需求强度来匹配宿舍,就是一种思路。比如,可以对一些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的学生,予以优先安排入住学校宿舍。这既体现了对贫困学生的体恤,也尽量避免了争议。
另外,也有人提出,可以将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纳入综合考量,将紧缺的住宿资源优先分配给距离较远的学生。
此外,对于在校外租房的成本,当地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否酌情给予一定补助,以尽量降低学生的家庭教育负担?
很大程度上而言,不少高中因为客观条件限制,短时间内很难满足学生的住宿需求。这的确不宜苛责。本质上,这背后其实还是相关教育投入与学校发展的需求之间、学校办学条件与社会期待之间的落差。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长期的资源投入与校舍条件升级,对此,教育部门也有明确规划与要求。但短期来看,就要根据现有资源,进行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式管理。或许不会有一个令各方满意的答案,但可以尽量做到相对公平。学生与家长想必也都会理解。
可以说,学校住宿资源不足而不得不让寄宿生实行住宿抽签的现象,再次证明了对紧缺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与分配的必要性。各地既要加大政策的对接和争取力度,也要灵活施策、柔性管理,真正让办学条件跟上社会的需求。
撰稿 / 羽木(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