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兵家不争之地,终于等来逆袭

图片
时尚城市研究院独家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
历史上严重缺乏存在感,绰号唤作兵家“不争之地”;全国唯一一个行政级别低于省内非省会城市的省会;占尽先发优势,GDP却连续二十余年排省内“老二”。
这就是福建省省会福州。
福州,为何会如此尴尬?
福州,又做对了什么,近年GDP反超泉州成为省内第一,并跻身全国前二十?
图片
历史上的福州,是典型的兵家“不争之地”,没有战略价值,严重缺乏存在感。
这与福州的地形有关。
图片
福建省地图(自然地理版);审图号:闽S(2022)132号;福建省制图院编制,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监制;图片来源:福建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福州城位于福建省东南侧,四面环山,中间低矮,称为福州盆地。
环绕在盆地周围的山形崎岖,堪比蜀道。抵达福州,必须翻山越岭,十分不易。《笑傲江湖》中从四川来到福州的青城山派,就感叹“闽道”之难。
闽江穿山而过,奔流入海,但江边的地形并非一片坦途,而是半山半海,福州城依山而建,城池藏于山中,山亦藏于山内。所谓“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
图片
福州市地图(基本要素版);审图号:闽S(2023)179号;福建省制图院编制,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监制;图片来源:福建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较为独立的地理单元,让福州易偏安一隅。
楚汉战争之际,越王后人辅助刘邦有功,获封闽越王,便筑起福州城,做起了逍遥快活的异姓王。汉武帝时,闽越国恃险抗拒中央,卫青从江浙会稽郡征兵,跨越闽道,兵临城下。当地人杀掉了闽越王,开门投诚,没有发生多少战斗,汉军就拿下了闽越。隋朝平定福建,福州城主也是被部下杀害纳降,兵不血刃。
所以,兵家不争还意味着,有割据之地,但无割据之资——福州有险可守,但山多、可耕地少、粮少,无法长期顽抗。
不入兵家法眼,反让福州成为百姓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
两晋时期,“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汉人入闽,且人越来越多,“闽人”不再是少数民族的专属,再后来入闽的汉人又称为“客家”,福州城内人口越来越多元。
图片
福山郊野公园。图片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随着人口增多,唐开元年间,朝廷取福州城附近的“福山”之名,置福州都督府,“福州”名称正式诞生。宋代,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州等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府,俗称“八闽”,福州是其中一闽。
虽然“不争”,但机会总会找上门来。福州的存在感,有过两次尖峰时刻。
图片
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全貌。林双伟 摄。图片来源:掌上福州客户端
一次是明代,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是在福州造的。一次是晚清,洋务派左宗棠看中福州的船舶技术积累,率先设置福州船政局,造船量占全国造船总吨位的82%,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业化: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第一艘千吨级舰船、第一台实用蒸汽机、第一条海底电缆都出现在福州。文化方面,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纾、林徽因、冰心,海军将领萨镇冰,林觉民兄弟,都是福州“产”。
图片
林觉民、冰心故居。图片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公众号
海外贸易方面亦不输广州。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诸多海外商品由此登陆中国,如茉莉花、番薯等。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又由此行销海外,特别是茶叶,外销量一度占到全国茶叶的30%以上。
长期与洋人打交道的福州,晚清成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欧洲商人说福州城市建设仅仅次于广州,有建筑物覆盖的区域“面积是宁波的两倍、上海的三倍、厦门的五倍。”
然而,占尽先发优势的福州,并没有如人期待的那样在近代迎来大发展。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房屋长期没有得到更新,人们大多居住在棚屋木房。工业亦缺乏长期规划,洋务派主导的工业建设昙花一现,福州城内仍然以手工业为主,全省绝大多数地区仍然是“农耕经济”。
存在感又被拉下来了。
图片
福州的地理位置很尴尬。
福州的对面是台湾。解放后,福州的存在感是政治挂帅下的“海防前哨”,经济建设不是主流。不过,与各省一样,在计划经济体制主导下,福州发展了一些重工业,工业产值提升了18%,但后期又由于各种原因,其发展质量大受影响。
图片
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图片来源:东南卫视
福州的地形也很尴尬。
一半入山、一半入海,城区被分割,很难连片发展规模经济。海岸线有900多公里,但福州城区离海洋较远,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则需跨越崎岖的闽道,交通不便。
所以,哪怕最近几十年,福州的辖区由5区8县调整到6区6县和1个县级市,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19万平方公里,是上海的1.89倍,但迫于地形,中心-周边经济辐射不起来,类似湖南以省会为中心带动周边城市连片发展的设想,可望而不可及。
图片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林双伟 摄。图片来源:掌上福州客户端
厦门之所以被设置为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除了它的海滨地理位置、更面向台湾的优势外,福州难以以一带多的劣势,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文化方面,福州也难以做带头大哥。
如前所述,宋代在福建设置建制时,福州只是八闽之一。按大区来划,又可分为闽东、闽西、闽北、闽南,福州属于闽东。据七普数据,福州人口35%说的是闽东语,与闽南话不是一个语系,这就导致,福州人说的闽东语,说闽南语的泉州人听不懂。
图片
位于亭江镇闽安村城里街的闽安巡检司衙门,始建于唐代,宋代为监镇卫,元、明沿袭;清代从原址迁出,在东侧另建。图片来源:福州晚报
说的不是一家话,要省会福州带着其他小兄弟奔富,更是难上加难。
再放眼整个东南沿海,福州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与深圳、上海的联系得跨越山海阻隔,其间面临汕头、泉州的竞争,融合发展太难。往对岸发展,又有厦门的竞争。
没有大腿可抱,没有东风可借。
福州人也不想留在福州,而是远赴海外。
比如,美国50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省的人最多——110万,福州长乐区的人最多;日本100万华人里,来自福建省的有十万,福州福清县的人最多。
福建人在海外挣到了钱。
图片
华侨古村落,位于亭江镇长柄村。清末民初,长柄村出现最早一批前往东南亚谋生的侨民。图片来源:福州晚报
全球华侨中,有1638万人来自福建省,仅次于广东省的2000万人,其中,福建华侨财富总额5万亿美元,人均百万人民币。其中,恐怕又是福州人贡献最多。
福州人的佼佼者,如福州长乐人陈清泉远赴美国经营餐饮,后在美国中餐馆业做到了第一。福州福清人、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在美国开玻璃工厂,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
马来西亚的诗巫,当地第二大城市,90%以上居民是福州人,被称为“新福州”。
福州人把存在感刷到国外去了。
国内还得福州人自己拼。
图片
通常来说,城市发展一味靠等是行不通的,但福州还真的“等”来了政策。
改革开放之初,福州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30多年后,2011年,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升级为国家战略。
国家推行两岸经济融合战略,平潭得天独厚。很多台资来平潭设厂,“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亿”,十多年内,平潭的GDP翻了一番有余,跃升至370亿。
图片
福州新区滨海新城。林双伟 摄。图片来源:掌上福州客户端
福州还“等”来了“福州新区”。
国家赋予该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地位。
资源源源不断涌入,福州想不卷都不行了。
靠着两大国家级新区,福州提出建设福州都市圈,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将福州、莆田、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和古田县、南平市延平区和平潭综合试验区连接起来,补齐因地形因素难以辐射周边的短板。
图片
福州都市圈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福建还实施“强省会”战略,集中全省资源支持福州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一旦获批,福州将在财政、土地、城市规划等方面迎来更大的政策支持,并有望拿到朝思暮想的副省级城市地位。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福州面临着沈阳、杭州、昆明等城市的竞争。
福州,能凭什么?
产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产业。
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覆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LED、锂离子电池等方面,从缺芯少屏发展到“增芯强屏”;机械装备制造业体现在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等制造业,已实现整车生产,新能源汽车布局全国领先;石化产业则包括石油产品加工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肥料制造业、化学纤维等领域。
图片
闽侯青口东南汽车城。林双伟 摄。图片来源:掌上福州客户端
2024年,福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福州要培育新产业,推动新材料、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氢能源、生物医药等继续发力。
福州近年发展卓有成效,2020年GDP过万亿,2022年反超泉州。
省会GDP不如泉州的尴尬已经打破,另一项尴尬——行政级别低于厦门,能否打破,有待时间来回答。
图片
地道风物《福州,“最不福建”的福建城市?》;砺石商业评论《福州:崛起的“不争之地”》;福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市界《为什么是福州》;人民周刊《新一轮国家中心城市最终花落谁家》;城市进化论《剑指国家中心城市,福州这次赢了厦门?》
撰文 | 金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