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记者 蒋丰 秦晶晶
8月22日,中国西安暑气蒸人,一场关于武则天的学术盛宴在千年古都悄然拉开帷幕。由陕西师范大学与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共同主办,陕西华胥九州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乾陵博物馆、陕西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协办的2024年西安武则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在皇苑华美达广场酒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隆重举行。
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秉忠,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拜根兴,凤和文化创始者、陕西华胥九州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曦和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乾陵博物馆等国内多所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港澳台地区共1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本次开幕式。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王双怀主持开幕式。
会议伊始,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秉忠致欢迎辞,李秉忠院长首先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全体师生对与会专家的到来,以及中国武则天研究会长期以来对该校历史学科发展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年来的学科建设成果及办学特色向大会做汇报,肯定了当代武则天研究在历史、文化、性别等多个领域的意义,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拜根兴致辞,拜根兴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而后详细介绍了中国唐史学会与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的学术渊源,肯定了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在海内外唐史研究中的重要贡献,赞赏本次会议论文选题新颖、推陈出新。凤和文化创始者、陕西华胥九州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曦和致辞,关曦和女士从中国古籍中汲取精神力量创立“凤和文化”,介绍了武则天为人从政的智慧,对其个人人生的启迪。
其后,特邀嘉宾康震、蒙曼、郦波、胡阿祥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致辞。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短片《追寻武则天的足迹》,全片以武则天一生的行迹为线索,清晰地介绍了武则天的生平、相关历史事件以及广元、文水、洛阳等地的文化遗存。与会成员共同合影留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作题为《关于武则天的人才政策》主题报告,孟宪实教授从唐代人才紧缺与入仕困难的矛盾谈起,指出这一矛盾在武周新朝更为突出。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武则天第一大量设立新职,同时又提高官员的淘汰率。第二,限制流外入流官员的晋升,提高官员队伍质量。第三,鼓励举荐人才,避免了盲目提拔。武周时期虽然短暂,但为开元时期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方骏教授作题为《永不褪色的千古女主:论新近面世的六部武则天英文传记》主题报告,首先谈及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由费子智、林语堂、归所所著的三部著作。其后评析了最近二十年来出版的六部武氏英文传记,罗汉所著的《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充分参考了海内外各种资料,但整体篇幅有限。其另一著作《武曌皇帝及其神殿》主要研究武则天利用“她的女性祖先”来为政权的合法性来服务,可称为这一时期研究武则天最好的著作。罗汉另有《武则天的世界:张鷟<朝野佥载>节译》一书,其中长于对《朝野佥载》的翻译与注解。方骏认为,国际知识界对武则天的浓厚兴趣,与她的曲折经历和为政魄力有关,也跟西方学术界对妇女历史研究的重视及全球各地女性领导人的增多有联系。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永平作题为《武则天的炼丹师胡超早年身份蠡测——兼论唐代僧人修仙及改僧为道现象》主题报告,报告由武则天服饵与征召方士引出,首先根据传记、法号等内容分析了胡超早年为僧的可能性。其后,推测其在高宗上元年间受崇道的社会背景而改僧为道。最后,王永平教授指出唐代改僧为道的整体现象,分析其与佛教龙树宗的渊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任士英作题为《武则天的治官与治国:兼论武周社会治理的优势与特征》主题报告,在报告中首先梳理了武则天掌权的几个阶段,指出她追求权力名实相符的特征。由此,围绕治官治国而产生了一系列政治操作,其一是在中央集权中强化个人威严,其二是改革科举制度,其三是整顿吏治。最后,报告重新审视了武则天的治国措施与治理特征,武则天重用制度但不依赖制度,其虽未达成治官与治国的平衡,治官成为了治国的政治附加,但为开元时期的社会稳定与政治清明留下了良好基础。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拜根兴作题为《七世纪唐与新罗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主题报告,报告梳理了自武德年间以来唐与朝鲜半岛的交往,主要解决了以下三项问题:其一,唐朝建立之后,对朝鲜半岛三国的态度如何?有无亲疏差异?其二,唐高宗制定并实施“南北夹攻”高句丽战略的实施过程问题。其三,“唐罗战争”关键时刻,唐军主力撤出朝鲜半岛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正建作题为《武则天的法治思想行为及其现代启示》主题报告,报告指出重视法治是唐初皇帝的特点,表现为重视法典的编纂。武则天受其影响,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与治国理念,形成并实施了自身的法治思想,具体表现为:第一,将法律提高到治国理政之本的高度。第二,关注法典的颁布和实施,要求百官必须熟悉法律,遵照执行。第三,重视法典的编纂,尤其重视格、式的编纂。第四,重视对百官的监察。第五,注重证据,尤其是与死刑相关的案件。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蒋爱花作题为《是是非非:关于武则天历史评价的尺度与原则问题》主题报告,蒋爱花教授认为有关武则天历史评价存在三个核心问题:其一,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否唐朝皇帝制度存在漏洞?其二,如果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中国古代,历代有权势的后妃为什么不能像武则天一样称帝?其三,武则天的评价热度在历史上未曾减弱,有关武则天形象的历史书写在不同朝代有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报告基于基本史实对武则天的形象祛魅,摘掉后人强行扣在武则天头上的各种帽子,并尝试回答有关武则天研究的尺度与原则问题。
当天下午,会议进入了分会场讨论阶段。四个分会场分别围绕“武则天时代的政治与经济”、“武则天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武则天时代的女性文化”以及“武则天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学者们各抒己见、碰撞思想,共同推动武则天研究的深入发展。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也是一次历史的回望。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武则天这位千古女主的非凡人生与卓越贡献,也让人们更加期待未来武则天研究的更多可能性与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