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北交所发审委将面审合肥科拜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拜尔”)的IPO申请。
科拜尔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44亿元,用于年产5万吨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IPO日报发现,公司的现金流表现和净利润并不匹配。此外,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单价逐年下滑,议价能力有待提高。作为一家产业链中端企业,公司采购选择要看原材料供应的“脸色”,销售又患有大客户“依赖病”,在产业链两端承压……
来源:公司官网
现金流表现不佳
科拜尔是从事改性塑料和色母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日用消费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四川长虹、美的集团、TCL、惠而浦、海信集团等知名企业。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姜之涛直接持有公司69.33%的股份,俞华系姜之涛配偶,其直接持有公司18.49%的股份。姜之涛、俞华夫妇通过合计控制公司89.98%股份的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
公司专注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构成包括改性塑料、色母料及其他。
2021年至2023年(下称“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6076.32万元、30585.61万元和38771.48万元,其中改性塑料和色母料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8.70%、99.39%和99.41%,占比较高且稳定。其他收入主要为来料加工业务收入。
公司主要产品
2021年至2023年(下称“报告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655.49万元、2923.10万元和4523.95万元,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0年至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564.95万、-9145.21万元、649.64万元和160.41万元,公司连续两年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后由负转正,波动较大。
对比可以发现,2023年公司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太匹配。净利润大幅增长,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却大幅下降,两者相差较大。
议价两头难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均在90%以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
以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作敏感性分析,假设该直接材料平均单价增加5%,其他因素不变,将导致公司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下降3.65%、3.84%和3.66%。科拜尔的主要原材料为PP、PS、ABS等合成树脂,属于大宗商品,其价格受石油等基础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
由此可见,若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因宏观经济波动、上下游行业供需情况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快速上涨或大幅波动,公司若不能及时地将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传到下游或不能通过技术工艺创新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将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已经反映出了这样的波动。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0.73%、16.95%和20.02%,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这样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受产品结构、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还患有对大客户的“依赖病”。
由于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和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家电制造业集中度较高,因此主要客户主要为下游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家电相关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同一控制下合并计算)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00%、80.93%和76.43%,客户集中度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主营业务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主要原材料大宗商品,具有公开的市场报价,原材料供应商主要为大型石化企业或贸易商,采购价格通常随行就市,以公司采购规模对相关供应商议价能力有限。
公司采购选择也颇受原材料供应商的制约。公司报告期内供应商变化较大,各期新增供应商采购占比分别为12.65%、25.95%和7.85%,2022年度新增供应商采购占比较高,主要原因系公司2022年自甘肃龙昌石化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但这些都不是公司本地供应商。对此,科拜尔回应称,由于原材料开采地点在遥远的甘肃、青海等,因此只好选择非本地供应商。
与此同时,公司下游主要客户为规模较大的家电生产企业,公司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与客户的议价能力也相对有限。
从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单价来看,报告期内单价分别为9.74元/kg、9.68元/kg、8.68元/kg,逐年下降。
也就是说,公司现阶段整体规模较小,处于产业链中端,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有限,成本转嫁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