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天鹅湖》”《朱鹮》,灵感源自上海世博会,美轮美奂呈现 “人鸟合一”

上海歌舞团创作的舞剧《朱鹮》自首演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被誉为“东方《天鹅湖》”。如今,这部经典之作迎来了十周年庆典,制作人、艺术总监陈飞华,主演朱洁静、王佳俊等一起来到都市频道《疯狂的冰箱·艺品百味》,揭秘《朱鹮》的创作初衷和时代背景,带领观众走进《朱鹮》背后的故事。
图片
灵感源自上海世博会
向世界展现中国之美
上海歌舞团前团长,《朱鹮》制作人、艺术总监陈飞华回忆,舞剧《朱鹮》的缘起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当时,世博会日本馆的主题就是朱鹮,陈飞华在日本馆参观游览的时候,被这只美丽的鸟和它坎坷动人的故事所打动,决定以朱鹮为创作背景,讲述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对生命的思考。舞剧《朱鹮》融合了古典芭蕾和民族舞蹈的精髓,舞台设计简约而唯美,展现了朱鹮的纯美与典雅,同时传递了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自2014年首演以来,《朱鹮》已经在国内外上演数百场,还曾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更远赴日本演出,将中国故事、中国之美展现给世界观众。
“鹮仙”朱洁静
展示朱鹮的美与灵动
舞剧《朱鹮》中,与舞蹈结缘二十年、三登央视春晚舞台的朱洁静以“鹮仙”的形象,展现了朱鹮的生命力。为了演绎好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她潜心研究各种鸟类的不同姿态,深入研究朱鹮的习性,努力将自己的情感与角色融为一体。
在演出舞台上,有不少以鸟类为题材的经典作品。比如国外的《天鹅湖》,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等。而现代人对珍稀的朱鹮了解甚少,要让它的形象为人熟知,首先就需要创造一种关于朱鹮的符号,为此朱洁静与主创团队从成千上万个朱鹮动作里捕捉到了一种最有舞蹈美感的姿态,将之称为“羽冠环臂”。
为了展现朱鹮在青山绿水间悠闲踱步的情态,朱洁静将西方芭蕾和东方的古典舞结合起来,“脚下是西方的芭蕾,动力腿要转开,但上身是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气韵”。高高扬起的脖子,展示着朱鹮的高贵典雅,低垂的眉眼则体现了朱鹮的敏感。正是这样细致的观察和感悟,才能让舞台上的朱鹮这么灵动又美丽。
三代人类视角
见证朱鹮的兴衰
王佳俊在《朱鹮》中扮演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人,以人类的视角去和朱鹮对话,见证了朱鹮的兴衰与人类的情感起伏。这三个角色跨度很大,最早是远古时期的农耕人,是人跟自然最和谐的年代,也是朱鹮最繁盛的时期,王佳俊突出了人类对于朱鹮的好奇。下半场,剧情进入工业时代,环境变化了,朱鹮的命运也开始变化,王佳俊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出场,看着那只朱鹮在他面前摔倒在地却无人问津。最后的场景在现代,王佳俊变身为博物馆馆长,在博物馆里,他看到的朱鹮只是一个标本,人类再也没见过会飞的朱鹮。王佳俊的舞蹈动作也是重头戏,“有一半的动作都在托举”。他坦言,《朱鹮》是他参与过难度最大的舞剧之一,但与朱洁静等演员们通过无数次的排练与磨合,最终呈现出了“人鸟合一”的精彩演绎。
作者/华琪(《上海电视》独家稿件,转载请联系《上海电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