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8月23日消息(记者张海东)到博物馆看“全世界最长的唐卡”,看“5000年前的舞蹈纹彩陶盆”,感受“高原清凉”,博物馆热有效带动西宁暑期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暑期,持续高涨的“文博热”成为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记者从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了解到,截至7月西宁市各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超45万人次,游客接待数量再创新高。
博物馆再现历史生产生活的场景(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西宁市区多家博物馆推出特色展览、特色活动,吸引市民游客“打卡”驻足,亲子游、研学游等活动带动西宁“文博热”持续升温,游客在夏都西宁避暑纳凉的同时,还能在“行走的课堂”中享受一场知识文化盛宴。
据介绍,西宁市博物馆先后引进中国陶瓷博物馆、天津市博物馆等国家一级博物馆展览项目,打破空间时间限制,让市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参观感受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极大满足了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策划举办《河湟陶韵—青海彩陶艺术文物展》,先后在湖北武汉、咸宁,山东济南、济宁等多地展出,吸引了多家媒体机构专题宣传报道,充分释放了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扩大效应。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立足自然资源科普宣传的阵地和窗口,组织开展观鸟识花、植物标本制作、自然研学、专家讲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自主开发的自然研学课程“高原上有趣的食物链”“神奇的行为世界”“建立我的古生物档案”提供了内容丰富的自然科普知识,7月接待游客超7000人次,目前已累计获批14个教育基地。通过绘画、制作恐龙模型等丰富有趣的活动让游客了解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宝贵资源,让人身临其境置身“世界第三极”。
参观者走进博物馆体会“古老”与“现代”的碰撞,西宁市博物馆特别策划举办系列主题活动“相约西博 · 花好月圆”国风音乐会,让音符跨越山海,让思念跨越时空,用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曲描绘出特有的美感,让观众在博物馆体验“古老”与“现代”的激情碰撞。通过对各类历史文物的形象生动讲解,透过文物,穿越时空,让市民游客深刻感受历史发展变化和先民们的艰苦奋斗历程,接受更加直观、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