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局集团昆明车辆段检修车间车辆电工王超——(引题)
高超技艺实现板卡焊接重生(主题)
云南日报记者 胡晓蓉 文/图
动车穿梭,运输繁忙。暑假以来,大量国内外游客乘坐中老铁路动车跨国旅行,高峰时每天运输超过4000人次。在中国和老挝的群山峻岭间,一列列CR200J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如巨龙般飞驰,在这幅流动的画卷背后,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工匠,为其增添亮色。他就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车辆段检修车间车辆电工王超。
在昆明车辆段,王超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一批批技术人才。踏入工作室,王超正凝神于一块濒临废弃的车下电源主控板卡前。只见他眉头微蹙,右手稳握焊枪,左手轻持放大镜,仿佛在与微小的电子元件“对话”。
随着烙铁刀头划过焊脚,焊丝如同精准的笔触,在焊点上勾勒出一幅幅精密的图案。CR200J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车下电源主控板卡,承载着30余枚精密芯片,其中DSP芯片更是核心中的核心,犹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指挥着逆变器的每一次脉动。
王超在进行板卡焊接。
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上,密布着200多个焊脚,它们之间的距离细如发丝,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王超凭借高倍放大镜下的微雕技艺,将每一个焊脚精准地“绣”在集成电路板上,让电路板“重获新生”。
自2002年踏入昆明车辆段的大门,从一名对铁路检修知之甚少的学徒,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技能大师,王超非凡技艺的练成,源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永不服输的劲头。
最初,他每天跟着师父擦车灯、处理日常故障,以为车辆检修不过是日常琐碎的累积。一天,一辆车发生了绝缘故障,刚好师父不上班,王超折腾得满头大汗也没能解决问题。师父上班后,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故障原因,这让王超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自此,他暗下决心,誓要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2012年底,王超在检修车间车电组工作,主要负责铁路客车电气设备的检修。期间,爱琢磨的王超总能很快发现由技术攻关组检修的车下电源主机通信电路故障,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技能水平。当年年底,他被调入技术攻关组,开始学习电源主机模块的检修。无数个日夜,王超沉浸在技术的海洋中,向前辈请教、与同事切磋,逐渐掌握了车下电源检修的技能。师父调离后,面对电源主机模块检修的任务时,他更是以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当时,较为简单的8脚芯片焊接技术也是检修的“卡脖子”问题。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王超就带着卡板跑遍昆明的电子维修市场现场请教,均无果。然而,他没有气馁,不懂芯片焊接,他就从最基础的锡焊原理学起,搜集废旧板件、查阅资料、购买材料,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期间,王超根据不同焊接工况,反复尝试把焊头磨尖、磨平、磨成刀头来练习焊接技能。在王超成功找到把焊头磨成刀头的技巧时,也在电商平台上找到了类似的焊头,解决了工具问题。“看似做了无用功,但是我们在反复练习中,找到了不同焊头、材料、温度焊接的最佳方案。”王超说。
120多天的试错、600多次的失败,最终获得了成功。王超掌握了从8脚到200脚芯片的焊接技术,使得原本需要花费上万元委外完成的维修工作,变成了成本仅需两百多元的自主维修项目,为单位节约了大量检修成本,更在业界树立了技术创新的标杆。
2015年底,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他的名字在昆明车辆段命名了王超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4月,王超带领他的团队成功修复动车集成板卡等高价值配件3910件,总结提炼“PLC程序数据库维修方法”等30余种疑难故障处理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他个人也因此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
匠心筑梦,技能报国。在昆明车辆段,王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焊接重生”的真谛,用坚持和创新,让每一块废弃的板卡都焕发出新的生命之光。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