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友谊的广州见证:越南革命志士在羊城留下这些足迹

8月18日,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访华行程首站从广州开始。在广州期间,苏林为越南爱国烈士范鸿泰墓献上花圈,参观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出席了中国对越友好人士代表见面会。

苏林主席的广州行程,使得广州在中越友谊中的特殊地位越发引人关注。

图片

羊城晚报记者借此展开走访,通过梳理发现,除了上述两处史迹,越南革命志士在广州还留下了不少史迹和故事,记录和见证了中越两国的友谊。

范鸿泰烈士墓
广州人民修建墓地,纪念越南志士壮举

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越南范鸿泰烈士墓坐落于一条幽幽小径的尽头处。碑身上窄下宽,正面刻有中越对照文字,记有范鸿泰出生与牺牲年月日等。

墓侧还立有范鸿泰烈士墓表,记述了烈士的生平简历。8月18日,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来到这里,献上花圈,缅怀先烈。

图片

范鸿泰生于1895年,越南乂安省人,是越南早期革命志士之一。他从小就目睹法国殖民主义者镇压起义的种种暴行。这一切激起了范鸿泰对帝国主义的极端仇恨。

范鸿泰早年加入了越南光复团,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积极投身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1924年6月,他在广州沙面试图刺杀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但未能成功,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次暗杀行动导致英法帝国主义推出“新警律”,直接引发了后来的沙面工人大罢工。

图片

广州人民敬佩这位越南英雄为国捐躯的精神,将他安葬在面向西南的二望岗山顶上,让他的灵魂永远朝向祖国。1958年,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将越南范鸿泰烈士墓迁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2002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范鸿泰墓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培养越南青年人才,见证中越革命友谊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48号、250号的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以下简称“旧址”),是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参观的另一处史迹。此次参观结束后,苏林在留言簿上写下“祝越中友谊世代相传、万古长青”。

图片

胡志明同志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是深受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1924年11月,受共产国际委派,胡志明同志化名李瑞,从莫斯科来到广州,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

该旧址是中国大革命时期胡志明同志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机关所在地和第一、二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办学场所。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曾应邀为训练班学员授课。

2022-2023年,经过文物部门的修缮和陈列提升,旧址于今年3月首次正式对公众开放。依托旧址,相关部门策划“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以基本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地讲述中越革命友谊的故事。

“我们主要是根据越南志士的后人,也是这段历史亲历者黄南的回忆,来复原旧址99年前的场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黄建华介绍,黄南又名李智聪,是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带来广州的8名越南少年之一,为越南抗法志士阮翁俊之子。

图片

此外,离文明路248号、250号约1公里的大塘街道东皋大道仁兴街5号、7号,是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另一处旧址。1926年底,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迁到东皋大道仁兴街继续开办。

记者探访时发现,该处旧址已被围蔽起来,正在进行维修保护。据了解,该旧址已于2015年8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黄埔军校
越南青年入校学习,积蓄革命武装力量

今年建校100周年的黄埔军校,也有一批越南青年曾经前来学习,成为越南的革命武装力量。

黄埔军校在创立之初,得到了中共和苏俄的支持。1923年10月,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被聘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而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顾问。

1924年底,鲍罗廷来到广州,随同的还有他的秘书兼翻译、越南人胡志明。此时的广州,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吸引着全国乃至海外的有志青年聚首于此。胡志明在广州期间,凭借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相识,选送了一批越南青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积蓄革命武装力量。

“心心社”成员黎鸿峰、黎广达、武鸿英、张云岭等均化身广东钦州(今属广西)籍人士,先后成为黄埔军校二期和三期学员。从他们的登记信息来看,德政路德仁里22号和黄沙仁厚里10号是这些越南青年在广州的落脚点和联络处。直到黄埔军校第五期,越南青年才公开以越南籍投考。

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另一位越南青年武元博化名朱谔臣,考取黄埔军校四期的入学资格。毕业后,他以“洪水”的名字参加中国的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是唯一一位授衔的外籍将领。

今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推出全新校史展“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其中就展示了抗日战争期间洪水用过的笔记本(洪水家属藏),封面用中文写了题为《春耕》的诗。

图片

除了学生,还有越南军官在黄埔军校内工作。武海秋,原名阮海臣,1920年毕业于韶州讲武堂,1926年先后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部科员和第五期总务科事务股股长;1927年返回越南,组织和领导越南军民抗法斗争。

广州起义
越南革命者响应号召,被捕者二十余人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广州起义,在广州的越南革命者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加了广州起义。

1961年8月出版、越南文学院编著的《永生的人们》一文记载:“一九二七年广州起义时,黎国望,黎铁雄、冯志坚、陈文恭等越南同志站到中国共产党队伍中参加起义……广州起义后,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同志和黄埔军校越南学员被捕者达二十四人,其中有胡松茂、黎维店、陈文恭(国英)等同志。”

图片

越侨黄南在1972年回忆:“当时,我们八个少年参加了中国的少年先锋队……到街上呼口号,贴标语,发传单。广州起义失败后,越南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有的押在黄埔炮台,有的押在伪卫戍司令部,有的押在伪公安局。我被囚禁了半年,因为是当小鬼队,年纪小,又是越南侨民,所以释放了。”

《越侨李芳德谈话纪要》(1972年)记录:“在广州起义中,由于我们有些同志参加了赤卫队,晚上带枪回家,给反动派看见了。故起义失败后,伪警们包围了仁兴街十二号,搜查房屋,把我们的同志逮捕了十三人。当时范文同和几个同志在仁兴街十三号学习,因敌人没有搜十三号,所以这四个同志没被捕。”

范文同曾在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学习,是当时从越南到广州的革命青年之一。1971年,时任越南总理的范文同曾由周恩来总理陪同,瞻仰胡志明在广州举办的越南青年训练班旧址。

如今,广州这些史迹都已得到妥善保护,相关史实的研究工作逐步展开,共同讲述中越两国交流的当代故事和深远情谊。

文、图|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叶恩平  通讯员 黄晖 王娟